孤人儿,最怕是春滋味。
桃儿红,柳儿绿,红绿他做甚的?
怪东方,吹不散人愁气。
紫燕双双语,黄鹂对对飞。
百鸟的调情也,人倒不如你!
——明·熊稔寰辑《续选劈破玉歌》
本篇通过抒发春情,对封建社会扼杀人性,剥夺人的爱情自由,进行了强烈的控诉。
春天,万物苏醒,百花争艳,生机勃勃,是人们不能不为之动情的美好季节。早在《诗·召南·野有死麇》中,就有“有女怀春”的诗句。古乐府《子夜四时歌·春歌》中也称:“画眉忘注口,游步散春情。”翁承赞《柳》诗:“缠绕春情卒未休,秦娥萧史两相求。”然而在这首题为《春》的民歌中,却没有“怀春”、 “散春情”、 “缠绕春情”的兴致。剩下的只有“孤人儿”控诉“最怕是春滋味”了。这是什么缘故呢?
因为民间诗人对那个扼杀爱情自由的封建社会环境已经看透了,不抱什么希望了,唯一的只有对它发泄满腔的愤懑和斥责了,并且这种发泄,不光是感情的发泄,而且是寓情于理,以自然界的植物、动物的自然春情,来映照封建社会实行禁欲主义、扼杀人的自然春情,是多么地不合理——完全违反自然规律。所以诗中斥责:“桃儿红,柳儿绿,红绿他做甚的?怪东风,吹不散人愁气。”连紫燕都能“双双语”,黄鹂尚能“对对飞”,百鸟皆可“调情”,为什么“人到不如你”?!
人不如鸟,这是明代启蒙主义思想家反对封建禁欲主义惯用的例证。伟大的剧作家汤显祖在《牡丹亭》中就发出了这样的责问:“关了的雎鸠,尚然有洲渚之兴,可以人而不如鸟乎?!”百鸟尚且皆能自由地调情, “人到不如你! ”诗人的这句感叹,对封建礼教的极端不合理——扼杀人的自然本性,违反自然规律,该是多么震撼人心的有力控诉啊!
寓情于理,又由理生情——这个“理”不是主观唯心主义的封建理学之理,而是客观自然规律之理——这种情与理的统一,是本篇的主要艺术特色。它既增强了艺术的感染力量,又富有启蒙的哲理性,而丝毫没有空洞说教的气味。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