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谷《淮上渔者》古诗赏析与原文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郑谷

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浦浦风。

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花中。

郑谷的七绝,多用白描手法,清新自然,绝少用典,亦无生字僻词,最能反映出其诗歌的主要艺术风格。

“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浦浦风。”第一句连用两个“白头”,不仅使描写的形象具有鲜明的色彩,而且将波“头”即淮水翻起的浪花与渔翁白发这两种本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想象十分巧妙。渔翁以船为家,吃住都在船上,因而是“家逐船移”,随风飘泊不定。到了黄昏,便将船就近停泊在水滨。郑谷在诗中喜用叠字,这与其长期生活于南方,受当时南方俗体诗的影响有关。试看其另一首七绝:“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摇柄柄香。多谢浣纱人不折,雨中留得盖鸳鸯。”(《莲叶》)又如:“闲立春塘烟澹澹,静眠寒苇雨飕飕。渔翁归后汀沙晚,飞下滩头更自由。”(《鹭鸶》)本诗的一、二句,也是同样如此。这种叠字句式的运用,不仅使其诗歌产生一种音乐的流转之美,读来琅琅上口,而且具有南方民歌的某种特色。

“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花中。”如果说,上两句摄取的是远景,这两句则取的是近景;上两句是泛写,这两句则是抓住一个典型的生活场景来特写。傍晚时分,渔人辛勤劳作了一天,准备休息了。渔船停靠在岸边,开始做晚饭。那么,下饭菜在何处呢?渔家自然是靠水吃水。瞧!那刚刚钓到的一尺长的鲈鱼,还活蹦乱跳呢,味道绝对鲜美!儿孙们忙忙碌碌,正在将荻花堆拢在一起吹火,准备举火造饭。可以想见,此时,也正是渔翁最惬意的时候。或许,他正悠然依靠着船篷,眼看着儿孙们在岸上忙碌、嬉戏,享受着这难得的天伦之乐呢。诗人虽然是写“淮上渔者”,却并不去具体描写他们的日常打鱼生活,而是抓住这一稍纵即逝的场面及时加以刻画,从而将渔家的野趣、渔家的欢乐表现得淋漓尽致。

如同诗中所描写的对象,这首诗的语言也十分质朴自然,不用典故,不事雕琢,诗风显得清新活泼,明白畅晓。北宋祖无择《郑都官墓表》云:“(谷)《云台编》与外集,凡四百篇,至今行焉。士大夫家暨委巷间教授儿童,咸以公诗,与六甲相先后。盖取诸辞章清婉明白,不狎不野故然。”从本诗及前引另几首七绝看,的确如此,有自己的精神面目,异于晚唐诸家而自领一队。纪昀称其“固亦足为晚唐之巨擘矣”,并非虚誉。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