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将去日本示从亡诸子梁任甫、韩树园、徐君勉、罗孝高、罗伯雅、梁元理》古诗赏析与原文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康有为

凤靡鸾吪历几时,茫茫大地欲何之?

华严国土吾能现,独睨神州有所思。

是1899年康有为离开日本赴加拿大之前所作。这是一首别离诗,然而诗人不写离愁别绪,亦无排遣愁绪语,而是在凄凉婉转的诗句中,宣泄他的逃亡之痛。这正是身世家国之恨随事倾泻的康诗特色。诗人以充沛的感情和真挚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无限思念。前两句紧扣“示从亡诸子”这一诗题,叙写戊戌变法的失败和目前自己的处境。1898年6月11日(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三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开始维新变法,引起顽固派的忌恨,慈禧太后发动了推翻戊戌新政的宫廷政变,捕杀谭嗣同、林旭、杨锐、杨深秀、刘光第、康广仁等六人,通辑康有为、梁启超,罢免维新派官员陈宝箴、江标、黄遵宪等数十人,除京师大学堂外,废除全部新政,戊戌变法失败。诗中用“凤靡鸾吪”比喻戊戌六君子殉难和维新党人的逃亡。“历几时”,指戊戌变法失败和自己逃亡外海的时间还不算久。但是清政府又加紧向日本交涉,不让诗人再住日本。对此,诗人不禁从心底发出了至深的慨叹:茫茫大地啊,你将把我送往何处去呢?!后两句便写了诗人的“独”与“思”。用“华严国土”来比喻理想中的大同世界,反映了诗人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作为现实主义者的康有为,同时又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曾在《大同书》中构筑了一个人类社会从未有过的“乌托邦”的大同世界。虽然他仅仅将“大同”视为个人“冥心孤往”的理想而并不打算以此来呼唤世人,但他毕竟从未放弃这种远大的追求和向往。可是,而今自己却远离祖国,漂泊海外,甚感孤独,睨视神州大地,思绪万千。诗人深沉的思索,既体现了康有为对古今中外历史文化的深刻反思,又突出地表明了他对社会现实的独特感受和企图创造一种永恒的、终极的“人间乐园”学说的心理。全诗口吻平静,然而诗人心境却未必如此平静,诗中沉郁的风格,还令人觉得有一丝淡淡的悲凉情调透纸而出。

这首诗无华饰而爱国情深,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