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益
黄昏鼓角似边州,三十年前上此楼。
今日山川对垂泪,伤心不独为悲秋。
“汝州”,治所在现在河南省临汝县。“安史之乱”中,这里曾是官军与叛军反复争夺的中心,其后又长期成为藩镇割据混战的地方。关于这首诗的写作年代,有的研究者认为,其“必然作于天宝十四载(755)安史之乱以后,因为在这年,诗人才七岁,而且汝州‘鼓角似边州’的情况还没有发生;也必然作于元和十四年(819)以前,因为在这年之后,汝州‘鼓角似边州’的情况已基本消灭了。”(《唐人七绝诗浅释》)这一时间界定无疑做到了万无一失,但又不免过于宽泛。如果我们将这首诗写作的最早时间推后40年,即定在公元795年,那么“三十年前上此楼”时的诗人也才只有17岁。因此,我以为将其确定在公元795—819年之间比较适宜。
诗的首句写时间、地点及其紧张气氛。“鼓角”,指战鼓和号角,其基本用途是用来传号令以壮军威的。“边州”,边塞州郡。一个“似”字,说明其地区不是边塞州郡,然而从其鼓角之声所造成的实际气氛看,又好像是边境州郡一样。从而逼真地写出了藩镇混战实情。这是从视觉和感觉的角度写。
次句抚今追昔,一个闪回,写其“三十年前”就曾登上过这座汝州城楼,眼见战乱,从而就在“三十年前”战乱和“三十年”后战乱之间画出一条长长的连结线,将这“三十年”来频仍的战争和诗人的忧虑都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因此,第三句写其面对“山川”而“垂泪”就是必然的了。
结句承上文写其“垂泪”原由。“不独”二字设语独特,这就是说,诗人伤心垂泪,并非只有为了个人命运的不幸而对秋伤怀,当然这可算是一个原因;但更为重要的则还是因为,国家长期处在一种战乱之中,人民无法过上那怕是一天安定日子所致。至此,一个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形象便兀立在了我们面前。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