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辙
久无叩门声,啄啄问何故。
田中有人至,“昨夜盈尺雨”。
苏辙一生仕途坎坷。先是神宗朝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谪官,后因其兄苏轼乌台诗案再贬,不久又以反对新党被落职。一再迁谪,四处漂荡,诗人心灵的痛楚不断加深。徽宗崇宁年间,奸相蔡京当政,诗人终于决定隐退。他退居颍川,自号颖滨遗老,“自作传万余言,不复与人相见,终日默坐”(《宋史》本传),十年不问政事。这首《遗老斋》便是诗人晚年退隐时所作。
“久无叩门声,啄啄问何故。”措语凝练、简约,顺展补足其文实即:“久无叩门声,(今有),(叩门声)啄啄,(主人)问何故”。安详宁静的氛围突然被打破,何故如此?此乃巧设悬念,引导读者注意下面的解答。“田中有人至,‘昨夜盈尺雨’。”急促敲门的原来是从田地里来的人,是特来告知,昨天夜里下了一场大雨,地里的水好深了。诗篇至此便戛然而止。
如果认为此诗不过是记述了诗人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片断,其意是欲表抒自己万事不挂心,一切皆无谓的志趣,那未免皮相。我们知道,诗人退隐幽居原非本心,只是因为遭受太多的挫折打击不得已而为之。从此诗我们可以看到,诗人隐退后并未完全忘情世事,“遗老斋”主人并未遗世,他把自己的感情、兴趣全部倾注于田野农事。诗篇包含了关心民生,忧念农事的深衷,这是我们阅读欣赏此诗时须切实把握的。
《宋史》称苏辙“性次静简洁”,联系这首诗看,颇应“文如其人”之说。诗篇不事藻绘,用笔简约。在来人答语后,诗篇没有写主人的反应,无叙无议,仿佛一声裂帛,猝然声歇,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天地。淡淡着笔,耐人咀嚼。言有尽而意无穷。“绝句于六艺多取风兴,故视它体尤以委曲、含蓄、自然为高”(刘熙载《艺概·诗概》)。这首含而不露的随笔式的小诗正是这类“高”作。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