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临高台送黎拾遗》古诗赏析与原文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王维

相送临高台,川原杳无极。

日暮飞鸟还,行人去不息。

《临高台》是乐府《鼓吹曲辞·汉铙歌》十八曲之一,《乐府解题》举南朝谢朓“千里常思归”一首,谓“但言临望伤情而已”。谢诗全文是:“千里常思归,登临瞻绮翼。才见孤鸟还,未辨远山极。四面动清风,朝夜起寒色。谁知倦游者,嗟此故乡忆。”王维隐居辋川别墅,常有京城朋友前来拜访,黎昕即其中一位,有集中《黎拾遗听裴秀才迪见过秋夜对雨之作》可证。从这首送别诗所描绘的情景看,当是送黎拾遗由辋川返长安。

首句“相送临高台”正面写送人。送人不仅送出门,送出庄,而且当友人“倚迟动车马,惆怅出松萝”(《别辋川别业》)之际,主人还要临高台而眺望,目送行人远去,其惜别之情不难想见。而临高台的举动又暗合乐府古题中的《临高台》,文字的媒介促使诗人把所见所感和谢朓《临高台》所描绘的意境相印证,感伤意绪更加浓重。次句“川原杳无极”写临望所见。“川”指蓝田川,即灞水流域;“原”指白鹿原,在灞水右岸。这川和原的走向和行人的去向相一致,都是由东南而西北,至长安而终。诗人极目遥望,行人终于消失于视野之外,而广袤的原野和平静的河川却看不到尽头。辋川至长安不过百里;诗人用“杳无极”加以夸张,充分显示出友人离别后的寂寥。“川原”的“杳无极”还容易让人联想到时间的永恒和空间的无限。相比之下,人命短促,活动范围狭小,言外有无限感慨。

“日暮飞鸟还,行人去不息。”后二句以倦鸟飞还,反衬行人远去,而川原无极之状,亦已宛然在目。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他在辞彭泽令后归田初作的《归去来兮辞》中深悔自己以心为形役,其中有“云无心而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之句。当此日暮时分,苍穹之下,川原之间,归鸟纷纷投林之际,“行人”却去去不息……黎拾遗之往长安,表面上是“归去”,但长安岂是最后归宿?推及世人,熙来攘往,以心为形役,岂不悲哉!蒋一葵评曰:“景中寓情不尽,‘飞鸟还’有一段想望在内”(《唐诗选汇解》)。这两句从意象选择上或许受谢朓“才见孤鸟还”诗句的启发,但寓意更贴近陶赋,深沉的人生感慨也难以“离情”穷尽。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