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寒松
修条拂层汉,密叶障天浔。
凌风知劲节,负雪见贞心。
这是一首咏物的小诗,它赞美了松树不畏风寒的坚贞品格。古代士子们的咏物诗词,多有自喻自勉之意。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于谦的《咏石灰》,都反映着他们自身的节操、际遇。陆游的“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写下了他作为南宋主战派官吏,在官场上蒙受的打击、孤立;于谦的“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也正应验了他在“夺门之变”中的悲惨结局。
因此,《孟子·万章下》说: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象《咏寒松》这样的托物言志之诗,要结合范云的身世来理解。《咏寒松》共四句。前两句,写松树的风貌,强调它的伟岸参天、舒展青云之姿。
“修条拂层汉”,层汉,指云层。云层轻拂着松树修长的虬枝。“拂层汉”,极写松树之高。 “密叶障天浔”,天浔,犹言天边。茂密的松针,舒展于青云之上,遮住了天边。 “障天浔”,极写树枝伸展之远。
两句分别从枝和叶落笔,虽然未写树干,但已使人可以想见树干的正大刚直,伟岸参天,有不言而喻之美,文字简洁。
写松树风貌,其实主要只写了它的树冠,给人的感觉,前句可概括为“高”,后句可概括为“远”。 “高远”的画面和意境,在古代有着十分含蓄而丰富的象征内容。古代形容志气,多涉高远之象,如“鹏程万里”、 “雄飞”、 “燕雀安知鸿鹄志”、 “仰高山者有飞天之志”、 “壮志凌云”,就连诸葛亮也说过“志当存高远”。作者托物言志,抒写了一个具象征性意境的画面,让读者自去揣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高远之境的多义性、不确定性、模糊性,不但没有损害诗的境界,反而由于这种含蓄的写法,兼具了复杂丰富的内涵。
后两句,写松树在威压、逆境中的坚贞品格。
“凌风知劲节”,劲节,竹枝上长出枝权的地方,质地很坚固,称为劲节。这里借用来形容松树的挺拔坚强。句意是说,迎顶着寒风,才知道松骨铮铮,不为厉风所屈。 “负雪见贞心”是说,酷寒之中,雪压万木,嘉树尽凋,而独有青松凛然,不改青苍之色,似乎有一种贞烈的气概,风雪不能奈何。
“劲节”的“节”字,又有谐音双关之妙,有节操之意,与末句的“贞心”相骈,赋予松树以人格,使之具备人类高尚的道德,借以抒发作者的向往与追求。
“风”、 “雪”,对于范云来说,也未始不是从政治上说的,当指政治上的压力和逆境吧!
清人刘熙载在《诗概》中说:“诗品出予人品”,范云这首诗,也是他自己精神境界的写照。这首诗应当用他自己的行为来注释。
当然,历史上不乏口诵尧舜之言,而身为桀纣之行者,但范云不是。范云确实是有“劲节”、“贞心”的正直官吏,其直言敢谏,也不下于魏征。《梁书·范云传》曾载:梁武帝纳齐东昏侯余妃,沉缅声色,颇妨害政事,范云与王茂直入宫闱,对梁武帝说: “昔汉祖居山东,贪财好色,及入关定秦,财帛无所取,妇女无所幸,范曾以为其志大故也。今明公始定天下,海内想望风声,奈何袭昏乱之纵,以女德为累。”梁武帝默然,范云便草诏以梁武帝的名义把余妃赐给王茂,梁武帝也奈何不得, “贤其意许之”。敢把皇帝宠妃送人,以绝其念,不啻太岁头上动土吧!算得是“劲节”吧!另外,范云是梁武帝最倚重的两个大臣之一,史载他“居贵重,颇通馈饷,然家无蓄积”。一个高级官吏,能廉洁到“家无蓄积”,在靡侈风炽的六朝时代,也可算“见贞心”了吧!
《孟子·公孙丑上》说: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正大刚直之气)范云这首托物咏志的诗,正是这种养气情怀的自勉之作。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