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东门行|原文|翻译|赏析|鉴赏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代东门行

伤禽恶弦惊,倦客恶离声。

离声断客情,宾御皆涕零。

涕零心断绝,将去复还诀。

一息不相知,何况弄乡别。

遥遥征驾远,杳杳白日晚。

居人掩闺卧,行子夜中饭。

野风吹草木,行子心肠断。

食梅常苦酸,衣葛常苦寒。

丝竹徒满座,忧人不解颜。

长歌欲自慰,弥起长恨端。

鲍照,字明远,南朝宋人。出身寒微,虽步入仕途,一生并不得志。他和谢灵运、颜延之为“元嘉三大家”,是南北朝杰出的诗人。《东门行》属乐府《相和歌》, “代”即拟,即仿作之意。这首诗写尽了出外的游子离家时依依不舍的痛苦情景和离家后天涯作客的愁苦心情。

前八句写游子临行时的痛苦情景。开头两句,用了《战国策·楚策》中的典故:更嬴以无箭的空弦射下一只徐飞而悲鸣的雁。魏王问其故,更嬴说: “徐飞是雁本已受伤,悲鸣是久已失群。旧创犹在,惊心未定,听见了弓弦之声就竭力高飞,旧创加剧,便掉下来。”这是说受伤的飞禽怕听弓弦之声,奔波行旅的游子怕听离歌之声。鲍诗颇重起调,以“伤禽”来比拟和兴起“倦客”,起句就很不凡。 “离声”两句是说离别的歌声令游子肠肝断绝,送行的宾客、赶车的人都流下了惜别之泪。道出了“倦客恶离声”的所在。 “涕零”两句是说送行人的涕零,更使游子肝胆欲裂,临行仍频频回首告别。 “一息”两句是说片刻的分离已难于忍受,何况是远游异乡的长期离别。诗人将游子的心情与宾御的心情对照,将片刻之别与长期离别对照,更增添了游子离亲别友、难舍难分、不胜悲苦的气氛。

中间八句写游子异乡作客的愁苦。 “遥遥”两句是说游子乘坐的车辆渐渐远去,从白昼直走到黄昏。 “遥遥”写出了征途的遥远,“杳杳”写出了暮色的苍茫。这些形象的描述,突出了征途之劳。“居人”两句是说闺中人掩门斜卧无限惆怅,远行的游子为了赶路程只得在半夜才能吃上晚饭的凄苦之情。两相对照,把离愁表现得更加充分。 “野风”两句是说荒野的风吹动了草木,游子见景伤情更加柔肠寸断。 “食梅”两句是说吃梅子常担心太酸,穿葛布之衣经常无法御寒,又无法使之不酸、不寒。再次以比兴的手法巧妙地引出下文的“优人不解颜”。

最后四句写游人的离愁。满座吹奏弹唱的人空自奏出动人的乐曲,也没能使忧伤的游子有一丝笑颜,就象不能使梅子不酸、使葛衣不寒那样。本想长声歌唱聊以自慰,却越发增添了愁绪。一个“弥”字,把游子忧心忡忡、肝肠俱碎的烦恼程度,恰当地表现出来。

当时,贫寒之士为了一家温饱,不得不离别家人远走他乡,前途渺茫,无有归期。加以古代交通困难,就更加重了离别的凄苦。诗人选取这种极常见而又感人至深的典型场面细致描绘,体现了作品的人民性和人道主义精神。

这诗的起句是经过千锤百炼的,以“伤禽”兴起“倦客”,联想就很丰富,而且诗中善用比兴手法,有比有兴,兴中有比, 运用自如。构思也独具匠心,以对照的方法把离愁别恨写得细致人微,动人心弦。这首诗意境凝重,感情委婉,往复顿挫,一咏三叹,可谓千古绝唱。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