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路温舒·尚德缓刑书》鉴赏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古文观止·路温舒·尚德缓刑书

昭帝崩 【2】, 昌邑王贺废【3】, 宣帝初即位【4】。路温舒上书言宜尚德缓刑。其辞曰:

臣闻齐有无知之祸 【5】, 而桓公以兴【6】; 晋有骊姬之难【7】, 而文公用伯【8】; 近世赵王不终【9】, 诸吕作乱【10】, 而孝文为太宗 【11】。由是观之, 祸乱之作, 将以开圣人也。故桓、文扶微兴坏, 尊文、武之业, 泽加百姓, 功润诸侯, 虽不及三王 【12】, 天下归仁焉。文帝永思至德, 以承天心, 崇仁义, 省刑罚,通关梁, 一远近, 敬贤如大宾, 爱民如赤子, 内恕情之所安【13】, 而施之于海内。是以囹圄空虚【14】, 天下太平。夫继变化之后, 必有异旧之恩, 此贤圣所以昭天命也 【15】。往者昭帝即世而无嗣, 大臣忧戚, 焦心合谋, 皆以昌邑尊亲, 援而立之。然天不授命, 淫乱其心, 遂以自亡。深察祸变之故, 迺皇天之所以开至圣也【16】。故大将军受命武帝【17】,股肱汉国【18】,披肝胆,决大计,黜亡义【19】,立有德,辅天而行,然后宗庙以安,天下咸宁【20】

臣闻《春秋》正即位,大一统而慎始也【21】。陛下初登至尊,与天合符,宜改前世之失,正始受命之统【22】,涤烦文,除民疾,存亡继绝【23】,以应天意。

臣闻秦有十失,其一尚存,治狱之吏是也。秦之时,羞文学,好武勇,贱仁义之士,贵治狱之吏,正言者谓之诽谤,遏过者谓之妖言【24】,故盛服先王【25】, 不用于世,忠良切言, 皆郁于胸,誉谀之声, 日满于耳,虚美熏心,实祸蔽塞。此乃秦之所以亡天下也。方今天下,赖陛下恩厚,亡金革之危,饥寒之患,父子夫妻,戮力安家【26】。然太平未洽者【27】,狱乱之也。

夫狱者,天下之大命也,死者不可复生,者不可复属【28】。《书》曰:“与其杀不辜, 宁失不经【29】。”今治狱吏则不然,上下相驱,以刻为明,深者获公名,平者多后患,故治狱之吏,皆欲人死。非憎人也,自安之道,在人之死。是以死人之血,流离于市;被刑之徒, 比肩而立;大辟之计,岁以万数。此仁圣之所以伤也,太平之未洽,凡以此也。

夫人情安则乐生,痛则思死,棰楚之下【30】,何求而不得?故囚人不胜痛,则饰辞以视之,吏治者利其然, 则指道以明之。上奏畏却,则锻练而周内之【31】。盖奏当之成【32】,虽咎繇听之【33】,犹以为死有余辜。何则?成练者众【34】,文致之罪明也【35】,是以狱吏专为深刻,残贼而亡极【36】,愉为一切【37】,不顾国患,此世之大贼也。故俗语曰:“画地为狱议不入, 刻木为吏期不对。”此皆疾吏之风, 悲痛之辞也。故天下之患, 莫深于狱,败法乱正, 离亲塞道, 莫甚乎治狱之吏, 此所谓一尚存者也。

臣闻乌鸢之卵不毁, 而后凤皇集; 诽谤之罪不诛, 而后良言进。故古人有言:“山薮藏疾, 川泽纳污, 瑾瑜匿恶, 国君含诟。”唯陛下除诽谤以招切言,开天下之口, 广箴谏之路【38】, 扫亡秦之失, 尊文武之德, 省法制, 宽刑罚, 以废治狱, 则太平之风, 可兴于世, 永履和乐, 与天亡极, 天下幸甚。

上善其言。



【注释】

【1】 尚德缓刑: 崇尚德治, 放宽刑罚。

【2】 昭帝: 西汉昭帝刘弗陵, 武帝少子。公元前86年至前74年在位。

【3】 昌邑王: 刘贺, 汉武帝孙。昭帝死后无嗣, 大将军霍光迎昌邑王刘贺继位, 不久, 囚行为淫乱被废。

【4】 宣帝: 指西汉宣帝刘询, 公元前74年至前49年在位。他是汉武帝曾孙, 昭帝时为庶人, 昌邑王刘贺被废后, 刘询继帝位。

【5】 无知: 即公孙无知, 春秋时齐公子, 杀齐襄公自立, 不久即被国人所杀。

【6】 桓公: 指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小白, 公元前685年至前643年在位。他是齐襄公之弟, 因襄公无道, 被迫流亡国外, 公孙无知杀襄公, 公子小白得以自莒回齐继位, 是为齐桓公。

【7】 骊姬: 春秋时晋献公的宠妃。献公年老,骊姬想立自己的儿子奚齐为太子, 便谮害献公的三个儿子。结果逼死太子申生, 公子重耳, 夷吾出奔。

【8】 文公: 即晋公子重耳, 公元前636年至前628年在位。因受骊姬迫害,在外流亡十九年, 后在秦国帮助下回国掌权, 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伯: 通“霸”。

【9】 赵王: 刘如意, 汉高祖之子, 其母为高祖宠姬戚夫人。高祖死, 如意被吕后毒死。

【10】 诸吕作乱: 刘邦死后, 吕后专权, 封她的侄子吕台、吕禄、吕产为王,并控制中央军权。吕后死,诸吕图谋作乱,太尉周勃、丞相陈平等平定诸吕之乱。

【11】孝文:指汉文帝刘恒,公元前179年至前157年在位。原为代王,在诸吕势力消灭后,陈平、周勃等迎立刘恒为皇帝。太宗:文帝的庙号。

【12】三王:指夏禹、商汤和周文王。

【13】恕情:推己及人之心。

【14】囹圄(ling yu):牢狱。

【15】昭:显示、彰明。

【16】迺:同“乃”。

【17】大将军:指霍光。汉武帝临死时任命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辅佐幼主。

【18】股肱:股:大腿,肱:胳膊,股肱即为辅佐。

【19】黜亡义:黜:废除,亡:无。废除无义之人指废昌邑王刘贺,

【20】咸:都;皆。

【21】大一统:统一全国各地。

【22】正:纠正;整饬。统:法制;纲纪。

【23】存亡继绝:使灭亡的得以生存,断绝的继续下去。

【24】遏过:防止过失。

【25】盛服先王:据《汉书·路温舒传》改正为“生”。即尽忠于国事的大臣。

【26】戮力:合力,尽力。

【27】未洽:不协调。

【28】:古“绝”字;属:接连。

【29】不经:不合常规。这段引文出自《尚书》中《大禹谟》篇。

【30】棰楚:棰,木棍,楚:荆杖。指打人的刑具。

【31】锻练而周内之:锻练;冶炼金属。这里是诬陷的意思。练,通“炼”。周内(na):罗织罪状,故意陷人于罪。内,通“纳”,使陷入。

【32】当:判罪。

【33】咎繇(gaoyao):人名,即皋陶。相传为舜时掌管刑法的官,曾制定法律,建造牢狱。

【34】成练:构成各种罪状。

【35】文致:玩弄法律条文,致人于罪。

【36】极:止境。

【37】愉:通“偷”,苟且。一切:一时权宜。

【38】 箴谏:规劝、批评。



【赏析】

《尚德缓刑书》是路温舒于汉宣帝初即位时写的一篇奏章, 其目的在于劝戒宣帝要崇尚德政, 宽理刑狱, 改变过去一直存在着的酷吏制造大量冤案, 社会不得安宁的严重状况。文中深刻指出了秦汉以来狱吏的罪恶,分析了秦国灭亡的原因, 提出了尚德缓刑的具体措施, 是一篇很有影响的政论文章。

文章开头简单交代了上书的背景, 点明上书的主旨——“尚德缓刑”,接着转入对历史的回顾。齐桓、晋文皆因遭逢祸乱, 而成为春秋时的霸主, 近世孝文帝之所以成为太宗, 也是诸吕作乱的结果。由此可见, 祸乱的发生, 为圣明君主的出现创造了条件。但是, 要顺承天意, 成为真正的圣贤之君, 就应该“崇仁义, 省刑罚, 通关梁, 一远近, 敬贤如大宾, 爱民如赤子”。这便是“尚德”, 即“尊文、武之业”, 施恩惠于百姓, 功德遍及诸侯。那么, 齐桓、晋文在位时“天下归仁”, 汉文帝在位时“天下咸宁”的局面便可形成。

第三段为全文过渡。作者抓住宣帝初登皇位的有利时机, 劝诫宣帝要顺应天意, 纠正前代失误, 整顿纲纪, 除掉烦琐的法令, 解除百姓疾苦,以此巩固自己的政权。此段为下文论述狱吏之过, 提出“缓刑”主张作了很好的铺垫。

历史是一面镜子, 总结历史教训, 用以针砭时弊, 是很有力量的。第四段开头, 作者详细分析了强秦灭亡的原因之一——狱吏专权, 由于当时轻视仁义之士, 尊重狱吏, 又加之压制正直言论, 只爱听阿谀赞美之辞,最终酿成亡国的悲惨结局。举出这一实例, 无疑给初登王位的汉宣帝敲响了一记警钟。但是, 作者的目的决不在于此, 而是指出当世的漏洞。宣帝初即位, 面对的是一幅太平盛世景象, 无战祸之危, 无饥寒之患, 百姓安居乐业, 夫妻戮力安家, 而作者却透过这和平景象看到太平盛世中的一丝隐患, 这便是治狱之乱。“狱者, 天下之大命也”, 一针见血, 击中要害。的确, 这直接关系到“死者不复生, 绝者不复属”的大事, 岂可掉以轻心!下面作者具体举出狱乱的情况: 狱吏互相勾结, 为保全自身, 以苛刻为明察, 以置人死地而获得美名, 以至于被判死刑之人血流成河, 受刑罚之人挨肩而站, 一年中数以万计的人上了死刑簿。治狱之乱的另一种现象表现为用酷刑逼出假口供, 玩弄法律条文, 罗织种种罪名, 陷害于人。于是,大量冤案由此而产生, 社会不安定的因素由此而形成。作者不禁叹息道:“此世之大贼也”。俗语中所说的“画地为牢, 议不入; 刻木为吏, 期不对”, 集中表现了人们对酷吏的憎恨之情。在这一段结尾, 作者进一步指出: 治狱之乱, 是天下的大患, 是导致国家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不需多言, 上书劝诫汉宣帝应该“缓刑”之意, 已十分清楚了。

最后一段,作者再一次重申自己的观点,以比喻、引用的写作手法奉劝宣帝免除诽谤罪,迎来进谏良言,获取天下人的信任。“开天下之口,广箴谏之路,扫亡秦之失,尊文武之德,省法制,宽刑罚,以废治狱”。宣帝如能做到以上几点,就可保住自己的皇权,真正的太平盛世就可以出现。

本文论点明确,论据充分。开宗明义,指出上书目的:应该尚德缓刑。然后分两层具体论述,最后归结到“扫亡秦之失,尊文武之德”,与开篇提出的“尚德缓刑”遥相呼应,起承转合,脉络清晰可见。文章以亡秦之失为例,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结合当世现实,对酷吏专制造成的种种惨祸写得具体生动。作者是从颂扬入手,告诫宣帝于太平盛世中看到不协调、不完满之处,鼓励宣帝取法乎上,改变社会现实。这样,不仅使宣帝易于接受建议,又可使读者于字里行间看到臣子对君主的真挚感情,读来令人感到深切悲痛,有很强的说服力。路温舒在当时情况下,敢于向皇帝直陈自己的看法,是难能可贵的。但他的意见从根本上说又是行不通的,因为酷吏专权并非个人罪恶所造成,而是与整个封建专制制度联系在一起的。

本文语言流畅,三字句、四字句构成排比,读来琅琅上口;引用《春秋》、《尚书》之说,民间俗语之言,可谓恰到好处。由此可见,《尚德缓刑书》不失为一篇优秀的政论文。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