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刘蓉2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3,辄起绕室以旋4。室有洼,径尺,浸淫日广5。每履之6,足苦踬焉7。既久而遂安之。一日,先君子来室中8,坐语久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家国天下之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9,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甚矣哉10! 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反而即乎其故11,则反窒焉而不宁12。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1“习惯说”原作“习说”,经后人删改易为今题。2 刘蓉(1816-1873):清末人,著有《养晦堂诗文集》。3 弗:不。4 旋:转圈走。5 浸淫:渐渐扩展。6 履:踩。7:苦踬:苦于被跌绊。8 先君子:对已故父亲的尊称。9 蹶然:脚被绊。10习之中(zhong)人:意为习惯在人身一旦形成。11“至使”句:意为假使恢复到原来的状况。12窒:受阻。
【析点】 室中有洼,履之踬焉,“既久而遂安之”;取土平洼,履之“蹶然”,“又久而遂安之”。这本是不同的两个回合,但一以贯之的却是一个由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一个习惯成自然的过程。作者即从这件亲历的小事中,深深体会到“习之中人甚矣哉”,并引发开去,得出一深刻的教训:“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不过,何止是为学呢? 其实一个人做任何事都“贵乎慎始”,起点选择不当,长此以往,以致习非成是可就不妙了。同时,若是开头不好,又贵在能迷途知返,重新开始,作者不是也渐渐习惯了填平后的地面吗? 看来这室中一洼的变迁,实在是蕴寓了许多的哲理。
本篇由一件小事入手,以小见大,论述井然有序,水到渠成。又一反一般论说文的枯燥而写得颇有情趣。刘蓉读书时俯时仰绕室以旋,在洼处屡屡踬然的惰形,其父的微笑揶揄,都写得细致入微,令读者在深味文中哲理之思的同时,倍感真实亲切,意趣盎然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