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荫眠正着,一牛吃过柳荫西。
历来写牧童,多着力于写横笛牛背或日夕归牧,这首诗却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入手,将瞬间所得的感受艺术地再现出来,淡墨工笔,意趣天然。
诗中所写是初春的景物。刚下过一阵雨,暖日和风,溪水盈盈。河堤上,草绿花红,柳荫浓密。也许是这暖烘烘的阳光及和煦的春风抚摸的结果吧,一位牧童竟忘记了他看牧的牛儿,在柳荫下甜甜地睡着了,而得到解脱的牛便毫无顾忌地“吃过柳荫西”,悠然自得,无拘无束。
这首小诗,充满生活的奇趣。它写的是旅途风物,却隐含了浓烈的禅味与禅境。《五灯会元》卷三载: “王老师自小养一头水牯牛,拟向溪东牧,不免食他国王水草; 拟向溪西牧,亦不免食他国王水草。不如随分纳纳些,总不见得。”在禅门中,“牧牛”原指“养心”,“溪东”、“溪西”为色、空二界,禅家主张应不为欲念所驱使,因而后人所作《牧牛图颂》中,在形容内心被驯服后的状况时便说:“绿杨荫下古溪边,放去牧来得自然。日暮碧云芳草地,牧童归去不须牵。”比较杨万里这首小诗,显然他从这些禅典中得到了某种启发,将禅家参悟中的这种独特的体验,化用来写眼前实景,因而较一般的写牧童显得大不一样,内中隐含着一种独特的意趣和别有会心的体验。不过,他用得活脱,所以了无痕迹。这正是他既不信佛而又深得禅学启发的必然结果。
这首诗在手法上也很讲究。“晴明风日”,花草夹岸,溪水四溢,大自然四处是春的律动,四处是勃勃生机,而“一牛吃过柳荫西”的动态又更加强了这种原始朴素的美感。在一片蓬勃之中,牧童却睡得那样悠闲、那样香甜。一动一静,互相映衬,山水风物中所隐含的情趣,写得活活泼泼、跃然纸上。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