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日夜东林寺学禅偶怀蓝田杨主簿因呈智禅师》
新年三五东林夕,星汉迢迢钟梵迟。
花县当君行乐夜,松房是我坐禅时。
忽看月满还相忆,始叹春来自不知。
不觉定中微念起,明朝更问雁门师。
元和十年(815年),白居易因上疏请捕刺杀宰相武元衡之贼,由赞善大夫贬江州司马。本诗是元和十二年(817年),在庐山东林寺学禅时所作。
“新年三五东林夕”,首句点明学禅时间与地点。新年正月十五,正是元宵佳节。在长安,正是“万人行乐”(白居易《长安正月十五》),热闹非常; 而在江州这荒僻之地,作者的元宵之夜是独自在禅寺度过的。“星汉迢迢钟梵迟”,山寺的夜是寂静的,遥远的天际,有一抹银河的淡影,不时还能听到梵钟在回响——稀微而悠远。“钟梵”,即梵钟之声。星云淡淡,梵钟迟迟,渲染了一个淡漠而幽寂的环境与心境。
作者在元宵佳节之夜,独来山寺习禅,其意或许是要借坐禅来平静自己骚动难宁的心绪。“花县当君行乐夜,松房是我坐禅时。”诗人故意将蓝田杨主簿的元夜活动与自己联系起来,并作静喧苦乐之对照。“花县”,乃是化用潘岳“河阳一县花”的典故,且蓝田是京畿之地,自是繁华乐土,故以 “花县”称之,暗寓称美之意。再者,亦有以世俗世界的花来与僧院作映衬的意图。花县元夜、乐土佳节相并,自然是有许多赏心乐事。这里,既有对杨主簿的思念,也有对花县行乐生活的羡慕。“松房是我坐禅时”,是写学禅。“松房”,即僧房。“坐禅”,是佛教僧人的一种修行方法,即结跏趺坐,静坐思佛。这两句用 “当”、“是”两个关联词将两个事件构成并列关系,从而将两种绝然不同的环境和心境进行对比,这就使诗人的松房学禅多了一层身世之感。
“忽看月满还相忆,始叹春来自不知”是诗人自述禅念不坚,未能心如止水,禅定时忽然想起某些事物并发出感慨。“忽” 与“始叹”,反映诗人由于凝心坐禅,对自然界的月盈月亏、春去春来本来漠不关心,但忽然尘念一动如梦乍醒,始知时光流逝已多,于是忆念亲友之情便油然而生。诗人在学禅习定之时,不能澄心息虑,而让尘念悄然从心中生起,这说明白氏的学禅,功夫还不够。但究竟为何在坐禅之时,会有微念起来呢? 怎样才能达到性空的境界呢? 白氏都感困惑,还须“明朝更问雁门师”,即向智禅师请教。因晋代高僧慧远是雁门人,所以这里用 “雁门师”来尊称智禅师。
这首诗将学禅与思友两种相矛盾的事和谐地联系在一起,于中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初贬江州时凄凉的心境,同时也写出了初习禅定者的那种心猿意马、忽入忽出的精神状态。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