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愤》简析|导读|概况|介绍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孤愤》简介|介绍|概况

散文篇名。战国韩非作。汉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说:“非见韩之削弱,数以书谏韩王,韩王不能用。于是韩非疾治国不修明法制,执势以御其臣下,富国强兵而以求人任贤,反举浮淫之蠹而加之于功实之上。以为儒者用文乱法,而侠者以武犯禁。宽则宠名誉之人,急则用介胄之士。今者所养非所用,所用非所养。悲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观往者得失之变,故作《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十余万言。……人或传其书至秦。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唐司马贞《史记索隐》说:“《孤愤》,愤孤直不容于时也。”今人陈奇猷《韩非子集释》说:“旧注:言法术之士,既无党与,孤独而已,故其材用,终不见明。卞生既以抱玉而长号,韩公由之寝谋而内愤。”今人王焕镳《韩非子选》说:“韩非提倡法治,为代表旧贵族的当权重臣所忌所厄,孤立无助,悲愤填膺,故作此文而以‘孤愤’标题,旨在揭发法家与旧贵族的矛盾。”今人张默生《先秦诸子文选》说:“韩非所处的时代,既是列强争霸的时代,他又是韩国的公子,国族观念极重,要想挽救微弱的祖国,只有内政修明,法令森严,推翻已往的传统学说,铲除现有的祸国败类,以行其法术之学。勿奈国内同样见地的人太少,而且大权已旁落到权臣的手里,无论是邻国,是朝野上下,已均为权臣的党与,而且作了他们的工具。韩非分析权臣的所以见用,是因为‘即主心,同乎好恶。’既得政权以后,是‘无令而擅为,亏法以利,耗国以便家。’其结果,是‘人主愈蔽,大臣愈重。’是‘主上愈卑,私门益尊。’是‘官爵贵重,朋党又众,而一国为之讼。’至于法术之士,则适与之相反。他是‘以法术之言,矫人主阿辟之心’的。既得政权以后,是‘循令而从事,案法以治官’的。其结果,是‘且烛重人之隐情,且矫重人之奸行’的,是‘智术能法之士用,则贵重之臣,必在绳之外’的。所以法术之士,与擅专大臣,是不可两立的仇敌,然而大权已落在权臣的手里,无论是邻国,是朝野上下,已为他的党与,作他的工具了;则无党孤特而又处势卑贱的法术之士,他的唯一的眼中钉,不危何待?所以不是死于公法,便是死于私剑了!此韩非孤愤之所以作也。”此文揭示了当时韩国两种政治力量的对立:智法之士维护君权,要求法治;当权重臣结党营私,盗窃国柄,蒙蔽君主,采取残酷手段,迫害智法之士,造成了智法之士“不僇于吏诛,必死于私剑”的危险处境;从而提出了铲除奸邪的强烈要求。思想深刻,揭露问题尖锐;情感激越愤怨,文势锋利,分析透辟,刻削入微。明茅坤说韩文“沉郁孤峻,如江流出峡,遇石而未伸者,有哽咽之气焉”(《韩子评选后语》),当指此篇而言。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