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的主要内容,《新语》导读
《新语》也称 《陆子》,是中国古代论述君臣政治得失的政论性著作。西汉初年陆贾著。流传版本主要有明弘治年间李廷梧本、明范氏天一阁本、明万历程荣《汉魏丛书》本,以及《四部丛刊》本和《诸子集成》本:《龙溪精舍丛书》有唐晏校本,是本书的最好版本。
对 《新语》的作者前人有过争论。宋人黄震、《四库全书提要》等怀疑《新语》是托名陆贾的伪书。但经严可均 《铁桥漫稿》、近人余嘉锡 《四库提要辨证》的考证,确认为陆贾著。并认为《汉书 ·艺文志》著录陆贾 “楚汉春秋九篇”即 《史记》所说的 《新语》,当为可信。
陆贾(约前240—约前170),楚人。西汉初年的政论家、辞赋家。青年时期从汉高祖刘邦定天下,有口辩,常使诸侯为说客。官至太中大夫,常向刘邦说《诗》、《书》。提出: “君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 (《史记》本传)。刘邦乃令其 “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国。”于是陆贾“粗述存亡之征,凡著十二篇”,备受刘邦称赞,“号其书曰 《新语》” (同上)。另有赋3篇,失传。
《新语》2卷12篇。《汉书 ·艺文志》称 “陆贾23篇”,显然包括 《新语》 以外的文章。宋人黄震 《日钞》引 《新语》12篇的篇名,与今本相符,其篇目为《道基》、《术事》、《辅政》、《无为》、《辨惑》、《慎微》、《资质》、《至德》、《怀虑》 、《本行》、《明诫》、《思务》。
《新语》主张崇王道、黜霸术。认为,世之盛衰与天无关,朝代更替“非天之所为也,乃国君者有所取之也”,(《明诫》)。提倡“行仁义,法先王”,要求统治者 “怀仁仗义”,“握道而治”(《道基》)。提出要建国强威,辟地远服,必须考虑民心向背,“怀道者众归之,持刑者民畏之,归之则充其侧,畏之则去其域”(《至德》)。
《新语》认为,人类社会经历了 “先圣”、“中圣”、“后圣”三个发展阶段。社会历史不是凝固不变的,某种政治措施总是适应一定的时代要求,没有必要崇古非今 (见 《道基》)。
《新语》强调无为而有为的政治。他说:“道莫大于无为,行莫大于谨敬”,圣人治天下,“寂若无治国之意,漠若无忧天下之心,然而天下大治。”认为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是违反了无为的原则,激起了民众的反抗。所以君主当实行与民休息、安居乐业的“无为”之道,“故无为者,乃有为者也” ( 《无为》)。
《新语》反对神仙长生的迷信思想。认为那种“苦身劳形,入深山,求神仙,弃二亲,捐骨肉,绝五谷,废诗书,背天地之宝,求不死之道,非所以通行防非者也”(《慎微》),应把主要精力放在现实社会的改革方面。斥责迷信家们“动人以邪变,惊人以奇怪” (《怀虑》) 的神秘主义态度。
《新语》的政治理论和哲学思想曾在汉代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提出的“无为”政治思想,既区别于老子反对政治组织的主张,也不同于《庄子》的无君论,它要求统治者做到“举一事而天下从,出一政而诸侯靡”,这种新型的无为政治思想正适合汉初统一的封建国家的要求,因而对汉初的政治指导原则影响很大。当然《新语》也有某些错误观点,如“恶政生恶气,恶气生灾异”,“恶政流于民,则螟虫生于野”(《明诫》)。这种观点,被后来的董仲舒加以利用和夸大。
参考文献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