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坊巷志稿》的主要内容,《京师坊巷志稿》导读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京师坊巷志稿》的主要内容,《京师坊巷志稿》导读

《京师坊巷志稿》是清末学者朱一新和缪荃孙纂辑的一部专门记述并考证北京坊巷的志书,是 《顺天府志》的组成部分。以内容相对独立,有一定价值,遂单独印行。

朱一新(1845—1894),字蓉生,号鼎甫,浙江义乌人。其父为寿昌县学教谕,特旨赏国子监学正衔。工文,生二子,一新居长。咸丰十年,避乱山中,年19补县学生,侍郎徐寿衡亟赏之。同治庚午(1870)与弟怀新同举于浙江乡试。后两应礼部试,为内阁中书舍人。光绪丙子 (1876) 授翰林院编修。光绪乙酉(1885)为湖北乡试副考官。后迁陕西道监察御史。以母疾乞归。此外,还任过肇庆端溪、广州广雅书院山长。著作有 《无邪堂答问》、《汉书管见》、《佩弦斋诗文杂著》等。缪荃孙字炎之,一字筱珊,晚号艺风,生于道光二十四年 (1844),卒于民国八年 (1919),享年75岁。光绪进士,历任京师学监、翰林院编修,清史馆总纂等职。曾主讲于南箐、泺源、钟山等书院。精通版本目录之学,有《艺风堂文集》、《辽文存》、《续碑传集》、《藕香拾零》、《金石目》等学术著作,还从事过编志活动,《顺天府志》即为其与朱一新等共同编纂。

光绪五年(1879)吏部尚书万文敏、顺天府尹周小棠倡议纂修《顺天府志》,延聘缪荃孙、朱一新参加编纂。其中《坊巷志》部分就是由2人编写的。《顺天府志》全书130卷,《坊巷志》是其中的第13卷和第14卷。“两君紬书东观,侍彦西园,七略四部,流别甄微,郢握随掌。淹伊专玩,共膺美选,述成此著。创始断心,妙▯源贯。凡夫公载籍,钞刊秘册,洞若观火。”他们以 “《东西城坊考》为法,依地类纂,分为两卷,学人以为名志。志成之后,时有增补。”此书光绪五年(1879)十月开始编纂,十一年完稿,十二年刊刻。独立成书时名为 《京师坊巷志稿》。

光绪三十一年(1905)冬,本书由吴兴刘承幹重行修订校补印行。因为初版印行之后的20多年间,经过庚子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西城之旃擅寺、各胡同,均被烧毁。又因新政学堂、兵场率占民居,民政部悉改旧名,内务部开辟马路,连甍接栋,拆毁一空,阡陌宽广,车马骈集,而旧时之京师已大改观矣。”修订后的 《京师坊巷志稿》,原为10卷,主要工作是“考其未确者,补其已失者”。对20多年间发生的新情况也进行了补正。本书按地区分卷记述各地坊巷情况。卷1记皇城东区,卷2记内城南城,卷3记宣武门外,卷4记内城东城,卷5记内城西城,卷6记内城北城,卷7记外城中城,卷8记外城南城,卷9记外城西城,卷10记外城北城。每卷都对各区的牌坊、胡同作了详细考证与介绍。写得原原本本,引经据典,详其源流演变。

本书初版于光绪十二年 (1886),光绪三十一年(1905) 重新修订再版。最新版本为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铅印本。前有朱一新的《序言》,《序言》说:志坊巷“规制之沿革,习俗之隆窳,民生之息耗,则又考古镜今者之渊海矣。”他认为官署衙门,志中已有记载,故于此《坊巷志》中,仅 “标其纲要,补其阙遗,抑亦志地者所不废。”至于 “闾巷丛祠,王侯甲第,郡国计事之所萃,寓公篇咏之所传,……略仿宋氏 《长安志》例,悉加甄录。惟流连景光之作,概无取焉。”由于此书全面记述了北京的坊巷及掌故传说,对了解北京历史上的情况甚有参考作用。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