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龙说赵太后》简介|介绍|概况
散文篇名。选自《战国策·赵策四》。题目是后人所加。‘触龙’,《赵策四》原作‘触詟’。《史记·赵世家》及马王堆汉墓帛书《战国纵横家书》均作触龙。其文云:“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詟,盖将‘龙言’二字连书之误。宋鲍彪说:“触龙、谅毅,皆以从容纳说而取成功,与夫强谏于廷,怒骂于坐,发上冲冠,自待必死者,力少而功倍矣。”(上海古籍社《战国策》汇注引)清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说:“左师悟太后,句句闲语,步步闲情,又妙在从妇人情性体贴出来。便借燕后反衬长安君,危词警动,便尔易入。老臣一片苦心,诚则生巧,至今读之,犹觉天花满目,又何怪当日太后之欣然听受也。”清余诚《重订古文释义新编》说:“字字机警,笔笔针锋,目送手挥,旁敲远击,绝不使直笔,绝不犯正面,而未言之隐,自能令人首肯。真是异样出色。近日举业家有文似不著题,而题义已透彻无遗蕴者。此其似之。”清浦起龙《古文眉诠》说:“摹神微密之文,必细分节次,愈见关目步骤之工。意越冷,越投机;语越宽,越醒听。由其冷意无非苦心,宽语悉是苦口也。”今人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说:“本篇记载触詟在长安君质齐问题上对赵太后所进行的劝告,指出‘位尊而无功,俸厚而无劳’,其权位是不能久远的。反映了统治阶级内部财产和权力的再分配的斗争。”今人朱友华《战国策选译》说:“触龙不失为赵国统治阶级中具有远见卓识的人物,他反对‘位尊而无功,俸厚而无劳’的特权思想,在当时有着明显的进步意义,在今天也还有鉴戒作用。”此文旨在说明诸侯子弟不可“位尊而无功,俸厚而无劳”;否则,“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所谓‘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就是这个意思。文中成功地刻画了忠诚为国的老臣触龙和顽固而溺爱幼子的赵太后的形象。作者主要运用了丰富的细节描绘来展示人物内心变化的手法;在说话的技巧方面,也提供了一个范例,批评人,劝说人,有时候需要义正辞严,有时候也可以是义正而辞婉。触龙面对固执而盛怒的赵太后,从饮食、走路说起,缓缓而来,用亲切的言语、态度创造了一种融洽的气氛,先是动之以情,然后喻之以义,处处是体贴太后,而又处处环绕着他进谏的主题。好的动机和好的效果统一起来了,突出地表现了触龙善于进谏的才能。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