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模式》作品简析与读后感
英国当代社会科学家马丁·霍利斯著。原书于1977年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1980年再版,英文本还有一个副标题称作《关于社会行为的哲学思考》。中文本根据剑桥大学出版社1977年版译出,由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年出版。全书分3部分:塑造的人、自律的人、其他人的思想,有9章,共15万字。作者运用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大量的事实论述了人的社会行为中的个性、社会性、人的行为的目的、意图、自我实现等观念,提出不少颇有见地的新见。作者认为关于人的问题有两种对立的模式。第一种模式作者概括为人的被动性概念,称之为“塑造的人的东西”;第二种模式指人的主动性概念,称之为“自律的人的东西”。如果将人比作为“黑箱”,那么塑造的人是一个编排有序的反馈系统,它的输入信号,输出信号以及内部的工作状况,均能加以多种译解。而自律的人因其内部具有某种本质的我,这种自我究竟是什么,尚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两种对立的争议起源于启蒙运动的思想,争端的根源在于人性中恒常不变的因素与易变无常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塑造的人的含义是把人类的行为看作一种自然的、被决定的现象。自律的人的基本概念是说人在自我行为中的主动性,在竞争的状态中求得发展。本书的旨意是为自律的人的行动找到科学的依据,并使之成为科学的主体。本书的前六章主要讨论的是上述问题,第七、八章主要是论述理性主义在认识中的作用,第九章是概括性总结,并提出未解决的重大问题。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