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运清《在和平的日子里》当代文学作品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 牛运清

中篇小说。杜鹏程著。原为长篇小说《太平年月》片断,后改写为中篇小说。最初发表于《延河》1957年8月号;第一次修改后,东风文艺出版社1958年4月出版单行本;再次修改后,东风文艺出版社于1959年9月出版第4版,附胡采《序》和作者《新版后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12月出版,附胡采《序》,作者《后记》、《新版后记》;三次修改后,陕西人民出版社1978年12月重新出版,加《三版后记》。这部小说是作者继《保卫延安》之后的又一部力作。它所叙述的是在社会主义和平建设时期发生的故事。一些经受过革命战争考验的人,在太平年月发生分化。有的保持革命本色,生命不息,战斗不止;有的则意志消沉,蜕化变质。小说以开辟秦岭建设铁路为背景,集中描写了阎兴与梁建这对在战争年代曾经同甘苦、共患难的革命战友之间的矛盾冲突。过去,他们并肩作战,亲密无间。如今阎兴是工程队的党委书记兼队长,梁建是副队长。两人共同指挥着一支新的队伍,进行一场新的战斗。然而,由于思想、情操的差异,不断地发生争执和较量:工程队发生两起伤亡事故,负责工程安全的梁建在党委会上受到质问。他不但不承担责任,反而怨恨阎兴为了“邀功”、“逞英雄”、“赶工期”,把自己当作“踏脚石”。这个曾在工作中“以干劲出名”的骨干,在生活浪涛中“游得浑身困倦”了。而阎兴却认为:“只要前头还有战斗,就不能停止前进;只要任何地方还有贫困和落后,就算我们没有完成任务……历史把我们这帮人选出来,时时把繁难的担子搁在我们肩上。也许,我们有我们的苦处,可是,这苦处也是许多人永远没有资格经受的。”后来为五号桥墩的返工问题,他们再次发生冲突。工程师张如松认为桥墩不合格,应炸掉重做。梁建认为不必返工,用灰浆抹一抹就成。原来使用变质水泥是经他批准的。阎兴果断决定:返工重做,但把废桥墩留下做“教材”,让职工轮流参观,“看看,我们在工地糟踏了多少钱!”围绕关系上万名工人安全的“便桥”问题,两种人生哲学的矛盾斗争趋向高潮。一个暴风雨的夜晚,江水暴涨,便桥需要加固。梁建把这一重大任务交给满脑子思想灰尘的常飞去办。他明知事情搞糟了,却又不敢承担责任,而且偷偷编造假记录,期骗上级。结果,身败名裂。小说赞扬了艰苦奋斗,具有崇高理想和高尚情操的革命者和建设者,揭露、批评了自自利,争名誉、闹地位的个人主义者,在当代文学作品中较早地揭示了人民内部矛盾,触及了干部制度中的某些弊端,对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给予肯定,对他们的人格与情操予以称赞。这部作品被评论家称为“一本反映人民从事伟大社会主义建设的书”、“一本突出反映人民内部矛盾的书”。它标志着作者的艺术创作进入一个新阶段,与《保卫延安》相比,有新的开拓和发展。正如茅盾所评:“在豪放中见细致,在昂扬的激情中闪射着深邃的思考,加强了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剖析,语言上也增添了优美的抒情成分,并更加注意文字的锤炼。”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