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字文》作品简析与读后感
简称《千文》,中国古代蒙学读物。相传为南朝梁周兴嗣奉敕编次。从首句“天地元黄”起,至结句“焉哉乎也”止,4字一句,凡250句。内容上文义连贯,上下左右互为照应,两句或四句对偶,押韵易读,琅琅上口,便于记诵流传。千字之内,评骘古今。人伦物产,天文地理,天不涉及。千百年来,声及海内域外,其文受到书法家珍重,竞相摹写不衰。
中国古代自秦代李斯作《仓颉篇》作为童蒙初学的字书以来,继作屡出,至汉代史游作《急就篇》以迄于梁,其间“时代迁革,亟经丧乱,传写湮讹,避讳改易,渐就芜舛,莫能 正”。(唐·颜师古《急就篇》注叙)已难适应社会需要。周兴嗣奉敕编撰《千字文》,由殷铁石从王羲之遗字中集得千字,次韵成文。(一说是集钟繇书法)王羲之七世孙僧人智永历时30年,临摹王氏书法,写成真草《千字文》800本,分赠浙东各庙院,促进了石刻墨拓本《千字文》的广为流传。历代天灾兵燹,致使国内智永所书《千字文》荡然无存,但日本现存一本唐代东传的《王羲之真草千字文》,启功《论书绝句》中:“永师真迹八百本,海东一卷逃劫灰”即指此事。相传周兴嗣编撰此书殚精竭虑,一夕编成而须发皆白。见唐·李绰(《尚书故实》),清褚人获《桐下听然》赞誉此书:“王凤洲(世贞)称为绝妙文章,正谓局于有限之字,而能条理贯穿,毫无舛错,如舞霓裳于寸木,抽长绪于乱丝。”《千字文》问世后,影响遍及城乡,不少妇孺皆能背诵如流,其流播之广,少有它书可比。后世注释、续编、改编本多达数十种,坊间多有刻本。日本书贾曾将胡曾《咏史诗》、李翰《蒙求》与周兴嗣《千字文》合刻一书,名为《明本排字增广附音释文三注》。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