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志》的主要内容,《长安志》导读
《长安志》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古都志。宋熙宁九年(1079)宋敏求撰。它着重记述作为唐代旧都的长安,并上溯汉以来的长安以及周围整个雍州和所属各县的情况。现有版本有:明成化四年郃阳书堂刻本;明嘉靖十一年李经刻本; 《四库全书》本;清乾隆五十二年 《经训堂丛书》毕沅校刻本;清光绪十七年思贤讲舍据《经训堂丛书》重印本; 1932年长安县志局铅印本。
宋敏求(1019—1079),字次道,北宋文学家、史地学家。赵州平棘人(今河北赵县)。举进士,官至史馆修撰、龙图阁直学士。曾参加撰修唐史,编有《唐大诏全集》; 所写 《春明退朝录》多记掌故时事,常为后人所引证;所撰《河南志》(20卷),载东京洛阳之事,已佚,仅剩司马光序。
鉴于唐代韦述(?-757)《两京新记》对长安详于古迹,余多未备,宋敏求决定另创体例,全面叙述长安的坊市、街道、宫室、官邸,以及府县的政治、官员、河渠、关塞、风俗、物产的志书。他遍搜与长安有关的史部实录、传记、家谱、古志、古图、碑刻、笔记等,汇次成 《长安志》。序后卷1分总叙、分野、土产、土贡、风俗、四至、管县(附户口)、杂制8篇; 卷2分雍州、京都、京兆府、府县京;卷3至6叙宫室;卷7至8记唐京城; 卷11至20述各县。《四库全书总目》曰:“其坊市曲折及唐盛时士大夫第宅所在,皆 一一能举其处,粲然如指诸掌。”清代周中孚在《郑堂读书记补逸》中说:“凡府县之政,官尹之职,河渠、关塞、风俗、物产、宫室、街道之属,无不纲举目张,典而有体,赡而不芜”。宋代司马光以之与《两京新记》对比,认为其详不啻10倍。因而,此志素有“精博宏赡,旧都遗事,藉以获传,实非他地志所能及”之美誉(《四库全书总目》上册,619页,中华书局,1965年版1982年7月第2次印刷)。它是 一部真实反映古都长安经济、政治、文化面貌的最早的名志。
本志“附图3卷”。“图每卷置河滨渔者,实出元李好文撰”(《经训堂丛书》本王鸣盛序)。清人合刊为 一书。合刊前,原名《长安图记》; 合刊后,改名为《长安志图》。上卷为城市宫场图,有汉三辅图、奉元州县图、太华图、汉故长安宫图、唐宫城图、唐皇城图、唐京城场市图、唐城市制度图、奉元城图、唐骊山宫图。中卷为古迹陵墓图,有城南名胜古迹图、咸阳古迹图、唐昭陵图、唐肃宗建陵图、唐高宗乾陵图、唐陵图说、图志杂说。末卷记农田水利,尤为详实,包括泾渠图说序、泾渠总图、富平石川溉田图、泾渠图说、渠堰因革、洪堰制度、用水则例、设立屯田、建言利病、总论。
宋元人纂志大多写中国的南方,纂修北方者宋代唯有此志,元代则唯有 《齐乘》。它是中国古代有关长安的重要历史地理著作。《长安志》 虽不如范成大的《吴郡志》详备,叙事亦间有错误,附图中也有沿袭旧图之错讹处。但瑕不掩瑜,它仍是地方志中的名著,城市历史地理著作中的珍品。其以州郡分卷的体例,与宋代朱长文的《吴郡图经续记》以事类分辑者不同,但对后世修志仍有影响。明嘉靖年间的《湖广图经志书》即承袭其体。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