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论》作品简析与读后感
西汉末东汉初桓谭著。桓谭,字君山,沛国相人。自幼喜音律,善琴鼓,博学多通,遍习《五经》。喜非毁俗儒,东汉光武帝时仕为侍诏,后因反对谶纬,触犯光武帝,被贬为六安郡丞,郁郁不乐,死于赴任途中。桓谭是西汉末东汉初的著名思想家,他在哲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反对谶纬迷信,主张无神论,提出了以“烛火喻形神”的学说,在当时及以后历史上,亦以此著称。著作尚有《乐元起》2卷及《琴操》等多种,大都已经佚失。该书反映了桓谭王霸并重、尊贤爱民、明正法度、澄清吏治的政治社会思想,和精神不离形体,“犹火之燃烛”的哲学思想,对后来的王充、杨泉、范缜等人都有直接的影响。该书论形神(据《弘明集》,及辑本《祛蔽篇》)说:“精神居形体,犹火之燃烛矣。如善扶持,随火而侧之,可毋灭而竟烛,烛无,火亦不能独行于虚空,又不能后燃其灺。灺犹人之耆老,齿堕发白,肤肉枯腊,而精神弗为之能润泽,内外周遍,则气索而死,如火烛之俱尽矣”。王充曾称赞桓谭是“汉之贤人”,说“近世刘子政父子、扬子云、桓君山,其犹文武周公,并出一时也”。又说:“挟桓君山之书,富于积猗顿之财”。《隋书·经籍志》及《新唐书·艺文志》均著录为17卷。唐章怀太子李贤《后汉书·桓谭传注》称为16篇,即《本造》篇、《王霸》篇、《求辅》篇、《言体》篇、《见证》篇、《谴非》篇、《启寤》篇、《祛蔽》篇、《正经》篇、《识通》篇、《离事》篇、《道赋》篇、《辨惑》篇、《述策》篇、《闵友》篇和《琴道》篇。据《东观记》说,汉光武帝谈该书,“敕言卷大,令皆别为上下”。其中《本造》、《闵文》、《琴道》3篇仍保持原状,其余各篇均分为上下,共29篇。至唐宋时期亡佚不存。清代严可均、孙冯翼各有辑本。严可均辑本共4卷,所辑最为全面,收入《全后汉文》中,1977年上海人民出版社整理出版校点本。孙冯翼辑本共1卷,有上海中华书局《四部备要》本。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