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贤小说斥奸书》简介|鉴赏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魏忠贤小说斥奸书》简介|鉴赏

明代白话长篇历史小说。全称为《峥霄馆评定新镌出像通俗演义魏忠贤小说斥奸书》,明代崇祯元年刊。共四十回,卷首有四十帧插图。作者署为“吴越草莽臣”,据谢国桢《增订晚明史籍考》,冯梦龙曾取“草莽臣”自号,且他又是长洲(今江苏吴县)人,故认为此书应为冯梦龙所撰。一说作者为陆云龙。

这部书专记明代大宦官魏忠贤事,起自魏忠贤出生之时,终止于他结案之日。书中四十回按时间顺序记叙,每回故事系年,纪各有序,事各有论, 宜详者详,宜略者略。正如书前峥霄主人所撰“凡例”所指出,此书自有不同一般小说之处,它“不学《水浒》之组织世态,不效《西游》之布置幻景,不习《金瓶梅》之闺情,不祖《三国》诸志之机诈”,是一部独具一格的传记体章回小说。

“宦官得宠,必然擅权乱政,败人国家”,这是《斥奸书》开首引一五言古风后的案语,也是全书描写魏忠贤一生事迹的旨意所在。 《斥奸书》小说最大的特点即是围绕魏忠贤一生所作所为展开情节,选取最能揭示、表现魏忠贤丑恶本质的事件,刻划人物,塑造形象。例如魏忠贤一旦得势后,他就想方设法不让圣上有闲暇工夫理朝政,故意用狗马声色游玩之事引诱圣上。作者在这方面颇化笔墨,用一系列典型事件作了入木三分的剔透刻雕。最能展现魏忠贤丑陋、凶恶嘴脸的,是第六回写魏忠贤为了能控制圣上身边人的言语行动,结识了侯巴巴做宫中内调侯,凡妃嫔中有与圣上言语的,便即传与魏。一日圣上到一个伶俐女子冯贵人阁去,冯见圣上因整日跑马射箭,容颜清减,身子劳倦,便道圣上辛苦了,要注意将息。不料此问候传至魏处,魏闻之大怒,唤人假传旨,言冯诽谤圣上,妄议朝政,应立即自缢,冯贵人大惊, 却又无奈,只求写一短疏给圣上, “祈圣上保养圣躬,勤理庶务,臣妾九泉死有余感”。奏疏传给魏忠贤,魏将其撕去,并告圣上,道冯贵人患病身亡。宫中妃嫔大半知晓内详,却不过暗里流泪、暗里称冤,无一敢人前提起,怕成为又一个冯贵人。魏忠贤的横暴之行,使宫中人凡一谈及均魂飞魄丧,无一敢触怒这位大宦官,为此,魏忠贤益发飞扬拔扈,得意逞狂。

以史为鉴,引历史上的例子作对比,刻划、揭露魏忠贤其人,是《斥奸书》的又一特色。例如,一日泊舟,圣上起身将登陆,从人簇拥太多,船重水涌,浪花直溅圣上袍履,船上岸上众人皆惊呼失声,而魏忠贤则毫不在意,不肯止息。写到此,作者即由圣主游玩之事而引出隋炀帝、陈后主的教训,一则告诫读者,二则反衬魏忠贤之用心。又如写魏忠贤早年未发迹前,穷愁困苦之状时,作者引出苏秦之例,说明“不激不发”, 大凡“屈抑之极” “十死九生”之际,便会发愤有为,脱去贫贱;魏忠贤之所谓“发愤”虽不可与苏秦同日而语,然此由困至发的演变,倒也可作类比。

描写客观景状,有时不直接入笔,而从侧面作烘托,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小说开首魏忠贤未发迹前,家乡遭灾害,家族穷困之状的描绘即是显例。 “麦畦龟裂,野径尘生,白茫茫打头一望,何处见绿草青芜。静悄悄侧耳一听,哪里有鸡鸣犬吠。”这是万历十五、六年间魏忠贤老家夏麦无收、秋成无望、水旱频仍的景象,此时的魏氏家族景况如何,作者由嫂子催促魏忠贤去借粮的线索,展示了魏家兄弟家凄凉的画面:族兄老大家,走到门外,只见: “垒土为墙半已坍,编芦代瓦透风寒……烟雨萧萧四壁单。”魏忠贤“揭起有半截没半截的苇箔,只见里面坐着一个半死不死的男子(老大)”,这已不言自明,老大家是何等状况了,还用开口借粮吗?第二幅画面是:魏忠贤刚欲开口借粮事,“却听得两个孩子怪哭起来,男的说: ‘嫂子,不要打他’,女的说: ‘谁打来,他在这里要吃’”。这还用再多写吗?到此连读者也会知晓,这家是万万借不得粮的。小说作者这种从侧面烘托的手法,妙在不点明事实真相,却已让读者全然明白。言语简洁,手法高明,事实全在不言之中。妙的是,魏忠贤尚未开口,他族弟却说: “这两个孩子是你侄子,只因年荒,饭也不能勾与他吃,你往来多有大户子弟,替弟借那一、二两,度度荒,待熟时加倍奉还。”借粮人反成了被借人,真是妙绝!遭灾后百姓困苦之状宛若画现。

小说在着重展开魏忠贤一生丑行的同时,还不时穿插些对当时社会人情世态的揭露与评论。如第十一、二回中,写杨琏副都御史被冤枉解往京城时,那些士民来送的不下数万, 自备盘费,直送过黄河者不下数千,哭泣之声, 日夜不彻,一路上所经州县,百姓无不跌脚挺胸,流涕叹息;对贤良官吏的挚爱和对恶霸宦官的憎恶,于此可显一斑。而同时,一路上,杨副都御使的那些同年亲友,有知他此去决不得生还的,此时再奉承他也白搭,竟不睬他;有怕事的,恐魏党知道祸及自身,只装做不知不晓;结果除一个苏继欧外,无一送礼问候者,杨副都御使感慨不已,说道: “莫说我做都御史,就是我中进士时,无论亲友,便所过地方官,那个不送下程,不送廪给,私下还有折礼,及下帖留吃酒,送折席,我只是不收。谁知今日都不相顾,只得一个苏郎中送饭……”人情世态, 仅此一例,全然揭示,令人窥一斑而见全豹。怪不得第十一回末的评语说: “此回欺妄处神鬼可瞒,情真处木石俱动。能令人笑,能令人悲,能令人怒,能令人悻悻而欲死,神矣、化矣。”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