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观楼》简介|鉴赏
清代白话中篇讽谕小说,四卷十六回。题“檀园主人编”,首有题诗,署“竹西逸史题于五架三间新学堂”,诗中说: “闲借兔园为说法”, “挑尽残灯写俗词”,语气是自题,则竹西逸史为檀园主人另一别号,其真实姓名不详。书有道光元年(1821)维扬同文堂刊本,知作者为嘉、道间扬州人。除同文堂本外,尚有芥轩刊本。
书叙扬州高利贷商人钱是命吞没西商寄存的十万两巨款,致西商抑郁而死。钱无子,建一唯观楼供奉观音祈子,生子后,取名观保,妻赖氏对之百般娇宠。观保不肯读书,先生略加管教,便撒泼打滚,赖氏护在里头,先生也无办法。因无人肯教,十岁上与尤凤姐订亲后,又将尚未进学的内兄尤进缝请来,尤进缝与原来的伴读费人才一道,引诱观保花街柳巷的游嬉,赚取财物。观保愈加放纵,十四岁上便闹着娶有夫之妇陈一娘为外宅。钱是命于观保生时,恍见西商入室,知为转世讨债,遂任其所为,自己终日躲入唯观楼祈祷忏悔,闻其秽行,气闷而死。观保在丧中,娶凤姐进门,并大兴土木,修建楼阁庭园,改唯观楼为雅观楼,终日与狐朋狗友聚赌吸鸦片,挥金如土,人送外号“雅观楼”。他又想当官玩玩,托尤进缝携二万金进京捐官,尤于途中被杀,他则于其母寿诞时不见部文便贴出即用知县的报条,被人趁机敲诈,经官司后倾家荡产。陈一娘与原夫串通,以谋夺有夫之妇为名,于其破败前诈财而去。尤凤姐先与仆人私通,丈夫沦落为丐后,她自回娘家,后投陈一娘为娼。雅观楼讨乞中遇周厚安,周曾受其父接济,为报恩将其母子接至家中,其母死后,周带他至广东经商。 他旧性不改,又窃银到花艇上去嫖,钱花光后,梦观音点化,并示一诗:“倚红偎翠总是空,前因后果了然胸。今朝指示迷途去,都付烟波浩渺中。”后失足落水,不知所终。
书中所写为实事,蔡遇道人《寄蜗残语》卷五有《扬州雅观楼事》条,记其本事。作者加以敷演,其目的如开场诗所示:“钱财无义莫贪求,巧里谋来拙里丢。不信但看新说部,开场听讲雅观楼。”重在劝诫,宣扬因果报应。书中写出,钱是命谋占西商巨资,故遭破产之报,只因后知忏悔,故托生教书先生,一世受穷;赖氏放债时逼死人命,又纵子为恶,故今生乞讨受罪,转世劳碌奔波,赚钱相偿, “前因后果了然”。小说的积极意义在于,具体展示了一个富家子弟的堕落过程,说明对子女自小严格要求,加强教育的重要。书中所写的钱观保,并不象有些小说写的那样,对父母抱着莫名的敌对情绪,资质也很聪明,只因赖氏中年得此独苗,便百般娇纵,连重话也不肯说一句, 甚至主张, “小儿十岁外再请先生,功课从严,这八九十三岁,听他随意读书。”作品借先生的暗忖指出: “如此惯法,到十一岁,便尼山设教,亦化裁不来!”再加上费、尤二帮闲的引诱,遂至越来越坏。作品还从侧面反映了清朝中叶高利贷剥削的惨重,亦有一定认识意义。
书名《雅观楼》,故事围绕此楼和以之为诨号的主人公钱观保展开,情节并不复杂,主线突出,前后照应,结构尚属紧凑,钱观保、钱是命、费氏等主要人物形象亦较鲜明,语言谈不上生动,但较流畅可读。阿英先生评之曰: “作者素养,殊不高明,故就艺术水平言之,不过是平平之作而已。其所以仍得流传者,想是由于‘具有惩戒之意’。”(《小说二谈》157页)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