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研究·诗法格律·诗体·游仙诗
借仙境的描绘,寓诗人之志趣的诗歌。倡此体者,为晋郭璞。刘勰《文心雕龙·明诗》:“所以景纯(郭璞字)仙篇,挺拔而为俊矣。”钟嵘《诗品》中云:郭璞“游仙之作,词多慷慨,乖远玄宗。其云‘奈何虎豹姿’,又云‘戢翼栖榛梗’,乃是坎壈咏怀,非列仙之趣也”。说明“游仙诗”的实质,乃是“坎壈咏怀”。《昭明文选》以此列为“游仙”一类,收有郭璞、何劭等人的“游仙诗”。至唐曹唐作“游仙诗”一绝及“小游仙诗”九十八首,以及其他未标明“游仙”的许多诗作,如《仙都即景》、《汉武帝于宫中宴西王母》、《刘阮洞中遇仙子》、《萧史携弄玉上升》、《玉女杜兰若下嫁于张硕》等,开始改变格调。后代“游仙”之作,多叙儿女情怀及仙人游戏人间之事,与郭璞的“游仙诗”颇异其趣。真能继承郭璞“游仙诗”之精神实质的,要推李白的《西上莲华峰》、《梦游天姥吟留别》,李贺的《梦天》和《天上谣》。清黄子云《野鸿诗的》云:“游仙诗本之《离骚》,盖灵均(屈原)处秽乱之朝,蹈危疑之际,聊为乌有之词以寄兴焉耳。建安以下,竞相祖述;景纯、太白,亦恣意描摹;至义山(李商隐)专求有娥、皇英之喻而推广之,倡为妖淫靡曼之词,动以美人香草为护身符帖。末学无知,又因之而变为香奁体,世道人心,欲以复古,难矣。”于此可见“游仙诗”之渊源与发展变化情况。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