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学·绘画、雕塑·杜桑
法国画家。生于布兰维尔,外祖父、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都是美术家。杜桑从小接触美术,15岁时掌握熟练的绘画技巧。17岁赴巴黎朱利安学院学画。18岁时曾短期参军,一年后返回巴黎。1908—1913年参加“普多集团”的活动,这个组织的成员包括杜桑三兄弟、画家毕卡比亚、莱歇、梅景琪和诗人阿波利奈尔等,1909年杜桑22岁时第一次参加巴黎的“独立美术家沙龙”和“秋季沙龙”。杜桑早期在画风上受到过多方面的影响。从印象派,纳比派,到野兽派; 他都先后摹仿过。1911年起杜桑画风大变,他宣称要对传统的绘画题材进行彻底革新,以使作品具有真正的现代感。他开始热衷于表现两大新的绘画题材: 机器和活动中的形体。这一年他制作了油画 《咖啡研磨机》、《火车中一个悲哀的青年》、《走下楼梯的裸体者》初稿等,前一幅是以机器为题材的,而后面几幅画则兼收立体派和未来派的技法。描绘了一个人物由于活动而造成的重叠形象。杜桑自己认为他这时期的作品与立体派和未来派都无直接关系。立体派所描绘的对象是静止不动的,而他却要表现活动着的对象; 未来派只是要表现一个静止“瞬间”对运动的感受,而他所要表现的却是一段持续时间中形体的连续性活动。杜桑的绘画与现代科学的成就有紧密联系。当时摄影术的发展所带来的表现形体活动的连续性照片的产生,给了杜桑以直接启发。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杜桑初次 (1915年) 到纽约,他对美国的“机器文明”很感兴趣。他说过“纽约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是一件完整的艺术品”。此后他便频繁地往来于美国与法国之间,鼓吹达达派艺术。在美国他跟画家梅·赖、毕卡比亚和摄影家斯蒂格利茨一起,创立了美国的达达派美术。这时期他创造了一个新的美术品种,即所谓“现代品”美术。例如他的著名作品《泉》是将一只现成的尿斗颠倒过来钉在木板上,然后用漆题上“R · Mutt”的字样。杜桑认为,评价一件艺术品的标准,关键在于作者的“选择”是否高明。当 《泉》初次展出时,有些评论家指责作者有剽窃行为,杜桑发表书面答辨:“这件《泉》是否R·Mutt先生亲手制成,那无关紧要。Mutt先生选择了它。他选择了一件普通的生活用具,予它以新的标题,使人们从新的角度去看它,这样,它原有的实用意义就丧失殆尽,却获得了一个新的内容。”1919年杜桑在巴黎购进一张达·芬奇的名画 《蒙娜·丽莎》 的印刷品,用铅笔在蒙娜·丽莎的脸上加画了胡须,题上 《L·H·O·O·Q.》 几个缩写字母,这样,他又完成了一件“现成品”作品。关于这幅“作品”的创作意图,杜桑谈到,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达达艺术家们以反对一切偶像崇拜的冲劲,向文化艺术传统挑战,这样,《蒙娜·丽莎》也就成了牺牲品。他这样做无非是为了表示对一幅名画的蔑视。杜桑自认为 《大玻璃——新娘甚至被光棍们剥光了衣服》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这件混合材料作品表现了一种“人为机器、机器为人的荒诞感”。其内容被解释为:“一位来自其他星球的生物眼中所看到的人类的爱情,而这个生物对此原是全然无知的。”杜桑力求使美术跟科技结合起来。从20年代开始,他陆续不断地制作了一大批用机械拖动的圆盘,圆盘上绘有弧形曲线,当它被迅速转动时,那些弧线就构成了复杂、奇特而又变化不定的图案。1926年杜桑曾把他的10只“旋转圆盘”拍摄成电影。有些评论家认为,这部“影片所记录的是一种所谓时间与运动的艺术”。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