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字舞
一种古代舞蹈形式,即由舞人在舞蹈中的动作和队形变出各种字样。初唐,高宗武后时所作《圣寿乐》,用一百四十人表演,舞者戴金铜冠,穿五色画衣,摆出“圣超千古,道泰百王,皇帝万岁,宝祚弥昌”十六字。德宗贞元十六年(800),唐代西南南诏国入贡《南诏奉圣乐》,德宗亲于麟德殿观之。舞共六成,序曲二十八叠。舞人执传统舞具羽翟,四人为列,共四列。舞“南字”,歌《圣主无化》;“绍”字,歌《南诏奉天乐》;“奉”字,歌《海宇䃋文化》;“圣”字,歌《雨露覃无外》;“乐”字,歌《辟土丁零塞》。皆一章三叠而成。到大和中(827~835)据王建《宫词》,尚有《太平万岁》的字舞。舞伎分为两队,穿着罗衫,上绣金凤银鹅,华丽的服装,成队的舞伎,以便组成文字。宋代仍继续这种形式的队舞,据周密《齐东野语》载,州郡遇皇帝生日,以舞伎舞出“天下太平”字样。元代风俗,皇帝骑马入宫时,教坊舞妓须歌舞于前,舞出“天下太平”字样。明朱载堉曾绘有字舞图,清赵翼也记述了元宵节西厂舞灯排字盛况。字舞也常见于民间。今湖南《高花灯》就有以灯摆字的形式,甘肃舟县东山五月十五灯会,亦有舞“寿”字的习俗。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