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诗歌别集·明代部分· 诚意伯文集》新诗鉴赏
诗文别集,二十卷,诗九卷,明刘基撰。基(1311~1375)字伯温,处州青田(今属浙江)人。明初开国重臣,元末进士,朱元璋军破金华,受聘至金陵,为朱元璋筹划军国大计。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四年辞官归乡,后为丞相胡惟庸构陷忧愤而卒。
刘氏处于乱世,未遇朱元璋前其诗作多表现人民在动乱中所遭受的苦难,并抒发了诗人报国拯民之声和悯乱伤时之情。其乐府《北风行》《买马词》《畦桑词》《筑城词》等篇,或表达对时事的忧虑,或讽刺政令繁苛,或批判苦乐不均的社会现实,反映了作者对人民的同情。《赠周宗道六十四韵》深刻揭露和有力抨击了地方官吏和土豪劣绅向人民敲诈勒索的罪行,“破廪取菽粟,夷垣劫牛羊”;“稍或违所求,便以贼见戕”。并进一步揭示了官逼民反的真理,“负屈无处诉,哀号动穹苍。斩木为戈矛,染红作巾裳。民情大不甘,怨气结肾肠”;“恨不斩官头,剔骨取肉尝”。这些诗句突破了儒家的温柔敦厚诗教,表现出现实主义的战斗精神。在其《咏史》中也肯定了武力反抗暴政的正义性,“秦人任法令,斩艾尊君师。六合始一家,恩爱始乖离。一旦山东客,揭竿以为旗。叫呼骊山徒,天下响应之。秦车拜轵道,谁复为嗟咨”。这不仅是在谈论历史绝对经验,也是从现实生活中总结出来的教训。其五古感慨苍凉,《感兴》(结发事远游)、《旅兴》(倦鸟冀安巢)等表达了作者空怀壮志而不能用世的苦闷。
刘氏晚年受到朱元璋的猜忌,早年的锋芒消磨殆尽。钱谦益在《列朝诗人小传》中称刘基入明所著诗为“佐命垂老之作”,并说比较入明前后所作诗,后期诗歌“悲惋衰飒,先后异致。其深衷托寄,有非国史家状所能表其微者”。所谓“深衷托寄”,实际上就是对专制制度和对朱元璋的不满和批判。此时的《二鬼》是刘基一生所写的最长、最重要的诗篇。它长达一千二百余字,诗中寄托了作为社会改革家的刘基的理想:理日月二鬼(结麟与爵仪)违背上帝意旨,被逐放到凡尘。二鬼立志再造天地秩序,修理南极北极,为人民安排合理的生活,使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上都有所提高。其结局是被上帝派飞天神王捉住软禁起来。这是以寓言方式比喻自己与宋濂担负重整山河修复乾坤的使命和受到明太祖朱元璋约束不能施展的苦闷。全诗想象奇特,气势宏伟,富于浪漫主义精神。
刘诗气势豪迈,早年慷慨激昂,使读者偾张兴起;晚年时转为清新,亦有寓幽忧愤激于恬淡者。刘氏对明初诗坛有很大影响。为浙东诗人之首。
刘集作者自编其元末所著诗文为《覆瓿集》,明初所作为《犁眉公集》,成化中经戴鱀等始合为一书,并辑入刘氏其他著作(如《郁离子》)。较完善者有明括苍刻本。
常见者有商务印书馆民国间排印《国学基本丛书》本。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