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学·儒教·附:经学·孝经
儒教经典。也是《十三经注疏》 中唯一一部由皇帝注释的儒教经典。托名为孔子为其弟子曾参陈述孝道,实则孔门后学所作。据汉代纬书说,孔子曾自谓 “吾志在 《春秋》,行在 《孝经》”,又说: “欲观我褒贬诸侯之志在《春秋》,崇人伦之行在 《孝经》。” 可见这部经典在孔门的地位。西汉王朝提倡 “以孝治天下”,所以,《孝经》 在汉朝即被列为经典。孔安国、郑玄、韦昭、王肃等经学大师都曾经先后为《孝经》作注。唐玄宗为 《孝经》作注,颁之学宫,现传 《十三经注疏》 中的《孝经》 就是采用的唐玄宗御注本。这是儒教中唯一蒙此殊荣的一部经典。《孝经》 的中心思想就是 “以孝治天下”,作者以孔子答问的形式,分别论述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等不同阶层的孝道,如说 “天子之孝” 是 “爱敬尽于事亲,德教加于百姓,刑 (型) 于四海”;“诸侯之孝”是 “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 “卿大夫之孝” 是“能守其宗庙”; “士之孝” 是 “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 “庶人之孝” 是 “谨身节用,以养父母”。《孝经》 以 “孝” 作为纽带,将个人、家族、国家联系起来,认为: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又说: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在此前提下,提出 “移孝为忠” 的原则。《孝经》是古代士子必读的经典,例如在唐代,即使是医学或算学专业学校,也有 《孝经》 这门公共课。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