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研究·重要诗人·万寿祺
字年少,一字介若,又字内景,晚年僧服,易名慧寿,称明志道人,或称寿道人,或但曰寿、若,或曰若若。其先豫章(今江西南昌)人,后移家徐州(今属江苏)。明思宗崇祯三年(1630)举人,青年时游南京、苏州等地,参与复社活动。清兵南下,积极投入抗清斗争,抱必死之志。其自述起义经历云:“崇祯十七年甲申三月,京师陷,五月南渡。其明年乙酉五月,江以南郡县皆陷。炳(沈自炳)、儁(戴之儁)、芑(钱邦芑)起陈湖,瑞(黄家瑞)、龙(陈子龙)起泖,易(吴易)起笠泽,皆来会。八月溃,被执不屈,将加害,有阴救之者。囚系两月馀,得脱还江北,作《泛湖图》第四。”(《清诗纪事初编》)明亡后不仕,与顾炎武等交往甚密,阴图恢复,赍志以殁。寿祺多材艺,书画雕刻、琴棋剑器,以及刺绣、百工技艺,无所不通。有诗名,与阎尔梅并称“阎万”。其诗歌创作可分为前后两期,以甲申之变为界;早期作品多以江南文士才人生活为题材,如《京口社集》写复社文人聚会,《秣陵舟燕》写才人燕集;后期作品悲凉激楚,成变徵之音,大多通过吊古伤今、抚今追昔以表达作者的故国之思、恢复之志,如《南都杂咏》八首等都曲折表达了“国仇未雪身仍在,家散天成志有馀”(《丙戌正月一日》)的悲愤。诗中还有一些揭露清兵野蛮与残暴的作品。工于近体,其七律如陈田所云:“年少诗壮丽,有芒砀猛士之风。国变后,尤多激楚之音。”(《明诗纪事》)其七绝兴象高华,有唐人韵味。有《隰西草堂诗集》五卷,另有《隰西草堂文集》三卷,和《遯渚唱和集》一卷。罗振玉为其作传。《清史稿》卷五○○、《国朝耆献类徵》卷四七一有传。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