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阳修以前,北宋名臣中为士流所崇仰的,有范仲淹。他虽不是文学专门名家,但他的散文和词也是为人所传诵的。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吴县人。他生二岁而丧父,母改嫁朱氏,因从朱姓。幼年贫苦,遭受虐待,曾断齑画粥而食。虽贫苦而好学,常到寺院里读书(山东长白山醴泉寺),约在1010年左右中进士(大中祥符年间),于是始复姓范。
以晏殊荐为秘阁校理。1031年,上疏反对天子率百官同朝太后(太后即刘后,非帝之生母)之礼,又疏使太后还政,忤上,出判河中。1037年,时知开封府,又以反对宰相吕夷简的专政而贬官知饶州。此次有集贤校理余靖、馆阁校勘尹洙皆上疏争之,皆坐贬。而馆阁校勘欧阳修书责司谏高若讷,亦坐贬夷陵令。吕夷简目余靖、尹洙、欧阳修等为范仲淹之朋党,以仲淹越职言事、离间君臣引用朋党之罪加之。这是一场激烈的朝臣斗争。蔡襄作《四贤一不肖》诗,以誉仲淹、靖、洙、修而议若讷,都人相传写,鬻书者市之得厚利。契丹使适至买以归,张于幽州馆。可见当时自有清论。
及赵元昊反,西夏侵边。朝廷始以范仲淹与韩琦等为陕西安抚经略招讨使,用之使守边境。韩范号令严明,爱抚士卒,西夏不敢辄犯边境。边人为之谣曰:“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心胆寒;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约有三年(1040—1042)先后在陕西延州一带。
1043年,入为枢密副使,又参知政事,答仁宗问陈十事(帝开天章阁,使辅臣条对)。其所陈十事,主要在澄清吏治(整顿官吏,改良磨勘法,即但按年资升擢之办法,主张升擢贤能,淘汰腐朽)(原定办法是文官三年一迁,武职五年一迁,好事者遭排挤,庸碌者得上升),改良贡举法(不用糊名考试,参考履行。考进士先策论,后诗赋)。此外为“厚农桑”、“修戎备”、“减徭役”等。此十事皆切中时弊。仁宗有意一一试行,先后遭大批官僚反对而止。此为庆历年间改革政治之新法,不能实行。范仲淹终于又罢职而去,出为河东陕西宣抚使,徙青州,请颍州,未至病卒。有《丹阳集》。
范仲淹的文章,流诵人口者,有《岳阳楼记》。为滕宗谅谪守岳州,重修岳阳楼而作。这是一篇绝好的抒情文章,亦骈亦散,调融流畅。主题说古仁人之心,“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范仲淹在早年即有“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宏论,于此记内发之。其一生抱负如此。此为士人(知识分子)对于国家、对于人民的高度责任感。
另外一篇古文为《严先生祠堂记》,歌颂东汉初年严子陵之高风,赞叹刘秀与严子陵能始终保持平等之友谊,不以刘秀做了皇帝而变为君臣。
范仲淹作小词极工。《渔家傲》(原调当是渔翁的歌曲,宋人通常亦用以咏月令风俗者)的题材是边塞。“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边塞如画。“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有大将风度。这词可以比唐代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的诗。
《苏幕遮》是胡曲。“碧云天,黄叶地”,为王实甫《西厢记》所采用,“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情致悠远。《御街行》是月夜伤离别之作,也有丰富的感情。
此三词气格均高绝。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宣城(今安徽宣城)人。累举进士不第,以荫补为吏,常作州县佐官,累官至尚书都官员外郎,因而有梅都官之称。有《宛陵先生集》六十卷。
梅尧臣诗名甚高,而一生不得志。欧阳修中进士后,曾为西京推官,在钱惟演幕下,而梅圣俞为河南府主簿,二人同僚。其时,古文作家谢绛、尹洙同在洛阳。诸人互受影响。圣俞作诗比欧阳修早,欧阳修受其影响,对其极为佩服。《梅圣俞诗集》先有谢景初所集十卷本,“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欧阳修“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欧阳修认为梅尧臣诗歌成就高和他穷困一生不无关系,在《梅圣俞诗集序》里提出了“诗穷而后工”的观点: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这话是有道理的,诗人“穷”,才能接近人民,关心人民疾苦。唯其如此,才能写出好诗,写出有意义的、能够感动人心的诗。所谓“工”,决不单是文词技巧的“工”,应该包含思想内容在内。梅尧臣是建立宋诗风格最早的一人。于写诗,他有自己独特见解,其诗曰:“因吟适情性,稍欲到平淡。”(《依韵和晏相公》)“作诗无古今,惟造平淡难。”(《读邵不疑学士诗卷》)“平淡”是其极力追求的艺术境界。欧阳修《六一诗话》也说:“圣俞覃思精微,以深远闲淡为意。”深远为浅近的反面,闲淡是不秾丽。不秾丽,不浅近,于李杜元白之外,别具一格。梅诗语言平淡朴素,意旨含蓄,同时思想深刻,表达有力。如《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寥寥二十字,极简括地诉说了社会的不公平。圣俞写极平常之景物而含有深意,如《小村》:“寒鸡得食自呼伴,老叟无衣犹抱孙”,景象如画。末云“嗟哉生计一如此,谬入王民版籍论!”《岸贫》写渔民贫穷的生活:“稚子捋荷叶,还充犊鼻裈。”形象鲜明,深沉有力,对统治者加以鞭挞。《村豪》刺乡镇间的大地主。贫富悬殊成鲜明对比。《汝坟贫女》写贫女的老父被征,横尸河上,无以为葬。贫女呼天抢地,惨不忍闻!其《田家语》为诏书要求百姓三军丁籍一,征为弓箭手而作:
谁道田家乐?春税秋未足!里胥扣我门,日夕苦煎促。盛夏流潦多,白水高于屋。水既害我菽,蝗又食我粟。前月诏书来,生齿复板录;三丁籍一壮,恶使操弓
梅尧臣接触社会现实,才能写出这样的好诗。诗宣泄了人民的感情,因为他是生活在人民中间的一位诗人。他同时是一位有良心的好官,低抑下僚,空怀抱负,希望借诗来传达下情。
从这些诗里不难看出,他所谓平淡,乃是寄兴深微,而语言朴素平淡,不刻意雕琢,好像不大用力,其实是用力很深的。他做诗用心,虽诗境平淡,实苦心洗炼所成,有创造性。
欧阳修在《六一诗话》里曾引用梅尧臣论诗的话:
圣俞尝语余曰:“诗家虽率意,而造语亦难,若意新语工,得前人所未道者,斯为善也。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
读梅诗《小村》、《岸贫》、《汝坟贫女》、《田家语》等等,我们看到圣俞以朴素平淡的语言状景如在眼前,抒情意在言外。再读读他的《书哀》:“天既丧我妻,又复丧我子。两眼虽未枯,片心将欲死。雨落入地中,珠沉入海底。赴海可见珠,掘地可见水。唯人归泉下,万古知已矣。拊膺当问谁?憔悴鉴中鬼。”沉痛之至。其《悼亡》三首,极为洗炼,比元微之诗更为洗尽风华,感情真挚,“每出身如梦,逢人强意多。归来仍寂寞,欲语向谁何”,真所谓“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矣。
纵观梅诗,古淡朴茂,似融合东野与香山者,有东野之深刻而无其枯寒,有香山之悯世而无其轻俗。
大概诗的传统是接近于民间的,所以虽在高官而作诗常有山水之美与民生疾苦之言。此为诗教,不可不知。不知,诗即俗。何为俗?看黄山谷语。此与梅无关,偶发于此。
苏舜钦(1008—1048),字子美,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人。亦进士出身。有《学士集》十六卷。
苏舜钦以范仲淹荐为集贤校理,监进奏院,亦因坐范仲淹朋党为人所中伤而罢职,居苏州沧浪亭作诗以终。
苏舜钦以诗和梅尧臣齐名,时称梅苏。但二人诗风不同。欧阳修说:“圣俞、子美齐名于一时,而二家诗体特异。子美笔力豪隽,以超迈横绝为奇;圣俞覃思精微,以深远闲淡为意;各极其长,虽善论者不能优劣也。”(《六一诗话》)在《水谷夜行寄子美圣俞》诗里,欧阳修说“子美气尤雄,万窍号一噫。有时肆颠狂,醉墨洒滂霈。譬如千里马,已发不可杀。”盛赞苏诗风格豪放。子美的《庆州败》,讥讽西夏入侵,宋之主将,不知作战,纷纷投降,末云:“守者沮气陷者苦,尽由主将之所为。地机不见欲倖胜,羞辱中国堪伤悲!”除古诗外,亦工绝律。《晚泊龟山》有云:“石势向人森剑戟,滩光和月泻琼瑰。每伤道路销时序,但屈心情入酒杯。”融李杜风格入诗中,豪迈之势横溢。另一名篇《淮中晚泊犊头》云:“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笔力豪隽可见一斑。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