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两汉文学与出土文献·甲骨文、金文中的文学遗产·甲骨文中的文学遗产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先秦两汉文学与出土文献·甲骨文、金文中的文学遗产·甲骨文中的文学遗产

甲骨文,顾名思义就是古代遗留在龟甲和骨头上的文字。人们往往以为“骨头”就是兽骨(牛骨、虎骨、鹿骨等),其实还有少量人头骨。甲骨文一般都是契刻的,但也有极少数是用毛笔书写的“朱书”或者“墨书”。

甲骨文一般指殷墟甲骨文和周原甲骨文,一些早期的甲骨刻符,如河南舞阳贾湖甲骨刻符还不是文字,暂且不论。此外,还有一些零星的西周甲骨刻辞,著名的如1996年北京房山县琉璃河燕都遗址发现的刻有“成周”等字的甲骨文,由于这些材料不成系统,我们也就暂付阙如了。

我们前文已经说过,甲骨卜辞的性质是“决嫌疑,定犹与”(《礼记·曲礼上》),因此往往是“卜以决疑,不疑何卜”(《左传·桓公十一年》)。近些年来有学者提起了殷墟卜辞的命辞是否为问句的大讨论,对此国内外学者都有一些不同意见。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对此不多作讨论。这里只想指出,我们仍然是赞同殷墟卜辞的命辞为问句这一传统看法的。

殷墟甲骨卜辞中经常就一事反复置疑,连续发问,内容大同小异。如下条所示:

癸卯卜: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北来雨? 其自南来雨?

——《甲骨文合集》12870

这种反复置疑、连续发问的口吻非常突出,有些学者以为相当后世法师祈雨的祷词,带有较强的修辞意味。其实,这种反复置疑、连续发问的类型与《天问》有些相似,饶宗颐《〈天问〉文体的源流——“发问”文学之探讨》一文对于“发问”文学的源流钩稽甚广,可是却没有上溯甲骨文,令人遗憾。

殷墟甲骨卜辞在占卜的同时,往往也夹杂一些记事成分。如下条所示(释文用宽式,下同):

甲申卜,��贞:妇好娩,嘉? 王占曰:其唯丁娩,嘉;其唯庚娩,引吉。三旬又一日甲寅,娩,不嘉,唯女。

甲申卜,��贞:妇好娩,不其嘉? 三旬又一日甲寅,娩,允不嘉,唯女。

——《甲骨文合集》14002正

妇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要分娩了,于是王亲自占卜,“要是丁日那天分娩,就好;要是庚日那天分娩,就更好”。结果妇好是甲寅那天分娩的,不好,是个女孩儿。这就使我们知道,即使贵为皇后,“弄瓦之喜”也是“不嘉”,远远赶不上“弄璋之喜”。

这种卜辞一般称为“正反对贞”卜辞,在甲骨卜辞中很常见。卜辞贞问的内容往往一正一反,因此有一种很强烈的对比性。《文心雕龙·丽辞》曾说:“反对为优,正对为劣。”这种“正反对贞”卜辞确实是一种有意的“反对”,从形式上看倒有很浓厚的修辞意味。

殷墟甲骨文中还有一些记事刻辞,可以使我们对当时的社会生活有一定了解。如下条所示:

辛酉,王田于鸡麓,获大虎。在十月,唯王三祀,�� 日。

——《怀特氏等收藏甲骨文集》1915

文中记载了商王到鸡山之麓的一次田猎活动,有时间,有地点,而且事件的年月往往记于最后。其叙事简洁质朴,语言风格与商代金文有相似之处。当然,记事刻辞也有篇幅较长者,如著名的《小臣墙刻辞》(《甲骨续存》915)。该辞现残,有56字,如补足缺文,当超过100字。文中记叙了小臣墙随王出征的辉煌战绩,胡厚宣《〈甲骨续存〉序》认为:“在十几万片甲骨文字中,这是最重要的一条殷末战争史料,即在周金文中,亦唯有《小盂鼎》铭可以仿佛似之。”

周原甲骨刻辞一般文字较少,而且内容也相对单调。如下条所示:

辛未,王其逐䖒兕,亡眚。

——《周原甲骨文》H11:113

文字记载极其简单,其文学价值无法与殷墟甲骨文相比。但是周原甲骨刻辞往往有“既吉”、“既死[霸]”等月相记录,有周人自己的纪年特色,与商人纪年“尚日”的情况有所不同。

注释

① 有关材料可参见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舞阳贾湖》(上、下卷),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② 对于西周甲骨材料的总结可以参看王宇信、杨升南主编 《甲骨学一百年》第283—289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又李零《中国方术考》(修订本)第234—237页,东方出版社2000年版。③ 参见琉璃河考古队《琉璃河遗址1996年度发掘简报》,《文物》1997年6期。④ 参见王宇信、杨升南主编《甲骨学一百年》第277—280页。① 如不注明采用何家释文,则多为本文作者王志平自作释文。② 参见陈炜湛、唐钰明《古文字学纲要》第242页,中山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③ 参见饶宗颐《梵学集》第27—50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① 据胡厚宣《五十年甲骨学论著目·序言》(中华书局1952)中统计,殷墟甲骨文总数有161989片。但是学术界有不同意见,一般认为在十万片左右。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