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次荆公韵四绝》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苏轼《次荆公韵四绝》

骑驴渺渺入荒陂,想见先生未病时。

劝我试求三亩宅,从公已觉十年迟。

 

【注释】

(1)此诗作于神宗元丰七年(1084)秋,作者遭“乌台诗案”冤狱后,贬黄州六年,于元丰七年三月,被命迁河南汝州团练副史,秋天途经金陵,数次往访已退居“半山园”多年的王安石。原绝句四首,今选“其三”一首。次韵:也叫步韵。按原诗的韵及韵脚次序和诗。荆公:指王安石。

(2)渺渺: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3)未病时:就在当年(1084)春季,王安石退居“半山园”后,得了一场重病,多方治疗,才得痊愈。作者意思是说,应该早点来,赶在生病前看望先生。

(4)三亩宅:意思是说,王安石劝苏轼也向朝廷报告,求批金陵三亩宅基地,彼此结邻终老。

(5)十年迟:王安石熙宁九年(1076)十月第二次罢相,至元丰七年(1084)八月在金陵与王安石见面,仅有八年,此取整数,泛称十年。

【赏析心得】

元丰七年(1084),苏轼四十九岁,刚刚经过乌台诗案大狱、黄州六年大贬的洗练,于当年三月从黄州迁往河南汝州,途中游庐山,至筠州(今江西省高安市)会兄弟苏辙,至当年秋天,顺江而下至金陵。听说王安石大病刚愈,特地往访,《次荆公韵四绝》便是彼此唱和之作,这是苏轼和诗四绝中的第三首。

“骑驴渺渺入荒陂,想见先生未病时。”首两句写的是苏轼造访王安石的情景。他骑着小毛驴,进入渺渺无人的荒山野坡,远道而来,特地看望病好后的先生,诗中想念、遗憾和尊敬之情,溢于言表:本来应早点来,趁先生未病时来看望,但由于路途遥远和其他种种原因,来晚了。这对因变法持相反态度的政敌,如今是多么的相互想念和渴望相聚!据说,王安石也穿着山野之服,乘着毛驴,到江边小船上回访了苏轼。东坡未及整冠而迎接说:我今天竟敢以野服见大丞相!荆公笑答:礼岂为我辈设哉(意思是说,退居之人不必讲究什么礼节了)。东坡说:轼也知道,相公门下用我不着。荆公无语,乃相邀游蒋山。自此两人仅谈诗说佛,皆不论时事往事。两人互访数次,相见相谈相游,甚为投机。事后,荆公对别人叹息说:“不知更几百年,方有如此人物。”这里,表示了荆公对东坡人才品德的由衷欣赏。“劝我试求三亩宅,从公已觉十年迟。”最后,荆公向东坡建议:你还是向圣上要求在这里给你三亩宅基地吧,买田置业,相从林下,我们都在金陵居住,彼此结邻终老,那该多好!当时东坡欣然承诺,故说:“从公已觉十年迟。”意思是,荆公急流勇退已经十年,我早就应该来陪侍左右。这里,作者表达了对荆公人才品格的衷心敬佩。当然,事后东坡并未兑现承诺,继续在他坎坷的仕途中奔波,一直被贬至天涯海角。但两人的友谊和彼此的相知,却传为千古佳话。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