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下弹筝图》原图影印与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树下弹筝图

唐·佚名

壁画重彩

见于敦煌莫高窟八五窟南壁东侧

在敦煌莫高窟壁画中,有不少抒情的优美小品。《树下弹筝图》可谓这方面的代表。

此图在85窟南壁东侧《报恩经变》的下部,为《恶友品》“善友太子本生”中的一个片段。故事是说波罗奈国太子善友历经千辛万苦,从龙宫取得摩尼宝珠,归途中被弟弟恶友抢夺,并被刺瞎双目,流落到利师跋国弹筝卖艺,后来又成了国王果园的守护人。国王有一公主,见盲人弹筝而发生爱情,便不顾父母反对,与善友结了婚。由于彼此真诚相待,善友终于双目复明,与公主一起回归故国,让恶友交出宝珠,遍降甘米、名衣、金银七宝、众妙伎乐等等,普济众生。《树下弹筝图》即描绘利师跋公主见善友在树下弹筝而心生爱慕的情景。画家以其巧妙的构思和精练的手法,既成功地完成了这一主题性塑造,又生动地寄寓了自己的审美和情感表现。

最动人心弦的,首先是一片迷濛、静谧的石绿色。石绿色的草坪,石绿色的果树,石绿色的凳子,甚至连赭色的老树干也带有浓烈的石绿味,而且,全都显得混混茫茫、恍恍惚惚,似梦,似幻,似柔软的轻纱,似朦胧的月色。随后,在这片石绿色之中,我们才渐渐看清两个对坐着的人影,穿青色上衣者为善友,穿酱色上衣者为公主,而他们的白色裙裳,则与白色的颜面、白色的云天谐和呼应,成为石绿色主调中的第一副调。整幅画中,最为着意的无过于善友手中的筝了,它是那样的浓黑,那样的坚挺,那样的肯定,甚至连公主那头云髻都不可与之比拟。如果说,树冠、圆凳、衣裙、手脸,包括虬屈的树干、峨博的冠带等等都是用极其明显的弧线组成的话,那么,唯有这把筝用的是直线,而且又是微微带有弧线的直线。如果说,所有色块造型的走向都形成从左向右倾斜的话,那么,唯有这把筝使用了逆向倾斜,而这种倾斜,又是经由善友的衣袖、裙带和左边树干等等所构成的放射式集合点所弥合、过渡的。加上善友微垂的双眼、弄弦的双手以及公主敛袖凝神的情态刻画,一种纯真无邪、心心相印的氛围油然而生。细细品味那典型的晚唐服饰,道地的中国情调,与其说这是作者成功地表现了善友的爱情生活,毋宁说是作者利用这个题材成功地表现了自己的某种理想情趣来得更合适。

树下弹筝图

佛教壁画有着严格的规范,这是为其服务于宗教的性质所制约着的。但有才能的画工,往往能在顺应这种规范的前提下出奇制胜,如同天才诗人能写出动人心魄的格律诗一样。《树下弹筝图》的价值正在于斯。当然,这是站在我们当代人的绘画鉴赏立场上而言的,上述鉴赏效应,也只有摒除以宗教信仰为本体的鉴赏观,而代之以审美本体的鉴赏观,才有可能获得。与此同时,也值得指出,由于时间的洗礼,现存画面与刚完成时的画面已经有了很大不同。细察此图,发现那些朦胧的石绿色大都是经由剥蚀变色后的效果,最明显的莫过于两个泛白的圆凳,至今还能找到一些残存的深褐色斑痕。可以想象,假如那些隐约不清、混沌一片的大色块诸如树叶花草之类,都被清晰地勾描出来,并且又是五彩相杂的话,那么,前述的所有鉴赏效应,也就会判然异趣了。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