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中书省·谢脁》原文|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紫殿肃阴阴,彤庭赫弘敞。风动万年枝,日华承露掌。玲珑结绮钱,深沉映朱网。红药当阶翻,苍苔依砌上。兹言翔凤池,鸣珮多清响。信美非吾室,中园思偃仰。朋情以郁陶,春物方骀荡。安得凌风翰,聊恣山泉赏。

这首诗作于建武二年(495)。这年春天,谢朓转任中书郎。中书省是魏晋以来设置的官署,专掌帝王发布行政命令等事宜。直,同值,就是值班。从诗中“春物方骀荡”一句可知,这首诗就是谢朓刚刚担任中书郎,在中书省值班的时候写的。

紫殿皇宫,彤庭深院,气势弘敞,威仪赫赫,在广大宏深之中,挥洒出一派森严肃穆的气象。诗人独自一人,置身其间,周围一片寂静,仿佛感受到一种莫名的压力。于是,他信步徘徊,把目光投向了宫廷之外。但见熙熙春风,微微吹来,拂动着万年之树,洋溢出脉脉生机;承露盘在日光照耀之下,辉映出一派金光熠熠的奇观。汉时,上林苑中有万年长生之树;汉武帝也曾于宫中建造承露盘仙人掌。因此,“万年枝”、“承露掌”都是宫廷中特有之物,诗中用以指代中书省中的景物。这些景物,本无生气,但经诗人妙笔点染,一个“风动”,一个“日华(照)”,就渲染出一派风和日丽的景象。接下来五六两句,“绮钱”,据《文选》李善注引《东宫旧事》,其时窗子有绫、绮、连、钱四面,可知“绮钱”是窗的两面。“朱网”,是用绮制的网状帘幕。这两句是写宫廷的窗装帘饰。精巧的窗牖,玲珑剔透,一扇连着一扇;窗子上面,坠着华美的珠帘,华光映照之下,显得富丽堂皇。再低头远望,一幅勃郁着春的气息的景象映入了诗人的眼帘:“红药当阶翻,苍苔依砌上。”红的芍药,布满台阶,在春风摇荡中频频招展;青的莓苔,沿着石级,向上生长,绘写出生意盎然的怡人景象。诗人用“翻”描状春花的飞动,用“上”形容青苔的生机,红的花,青的苔,相互衬托,相映生辉,进一步渲染出了春的生意,刻画了深宫幽院环境的宁静和优雅。这,就是诗人眼中中书省的“自然环境”。而中书省的“人文环境”亦赫赫可观,历来受到重视。晋人荀勖“徙中书监,为尚书令”的时候,有人祝贺他,他气愤地说:“夺我凤凰池,卿诸人何贺我邪?”中书省有凤凰池的美誉,从此盛传。谢诗中“翔凤池”,即指凤凰池,化用此典。所以,达官贵人,执牙筯,戴玉珮,来往其间,珮饰击撞之响,清越悠扬。威仪显赫之风,宛然目前。

诗至此,通过环境描写和景物刻画,极言中书省的佳好。尤其是九、十两句,采用“翔凤池”典故,渲染鸣珮清响,用以强调兹地信美,即为闲心适性之人,得之亦可心满意足。然而,诗人着意写中书省环境之美、地位之显赫,并不是因为他喜爱这里,而恰恰是相反。他心所向往、意所追求的,是山水田园的游冶与恣赏。这在艺术手法上是欲扬先抑,是一种“蓄势”。像张弓一样,弓已拉满,力已蓄足,转折的契机也就悄然降临了。接下来,诗篇便峰回路转,折入了下一层。

就像当年王粲登楼,感叹异乡虽美,终不如故乡可亲可近那样(《登楼赋》:“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诗人对中书省产生了“信美非吾室”的深沉感慨。“信”,是诚然的意思。“吾室”绝不止是一般意义上的居处、栖止之意,而是一种象征,一种宅心高远式的寄托。诗人深深感到,中书省的居处、俯仰,官场的沉浮、荣辱,这些身外之物不仅不是追求的目标,相反同自己的旨趣相去甚远。此地虽好,终非我意所求。不知不觉之中,他的心思飘然飞向了“中园”,飞向了山清水秀、风光绚丽的自然之境。那里,正是春光大好、景色怡人之际,嘉朋好友,朝夕聚会,或春日胜游,“携手共行乐”(《游东田》),或饮酒赋诗,俯仰终日,或奇文共赏,疑义相析……朋情郁陶。令人神往。这种山水之乐、朋友之谊,熏熏然使诗人陶醉。实际上,这“中园”只不过是诗人从山水之趣中构造出来的理想佳境,是从心性畅达之想中造就出来的自由之宇。而当他一旦清醒过来,意识到自己身处严肃、冷酷的现实之中、与他的理想之宇相去甚远的时候,终于从心底发出了感慨:“安得凌风翰,聊恣山泉赏?”我怎样才能插上翅膀,凌风凭虚,飞向那山水自然之境,自由自在地去欣赏山水、啸傲林壑呢?

诗中表示了浓郁的厌弃官场、向往山林的意识,这与南齐当时的政治气候和谢朓本人的处境有很大关系。前一年(494),南齐竟在一年之内换了三个皇帝,改了三个年号。其中海陵恭王萧昭文,初为新安王,谢朓曾任其中军记室。萧昭文即位后,谢朓连迁骠骑谘议、中书诏诰、中书郎,可见他颇受青睐和重用。可惜萧昭文在位仅三个月,齐明帝萧鸾即取而代之。齐明帝虽未加害于谢朓,但鉴于与萧昭文的关系,谢朓不能不心有余悸。而且,谢氏本族死于政治动乱、权力之争的,也不乏其人。谢朓伯父谢综、谢约因涉舅父范晔谋反事,被杀于刘宋,谢朓父亲谢纬仅因与兄综、约关系交恶,才得幸免一死,流徙广州。谢朓本人也在两年前(493),于荆州随王府遭谗受讥,被迫还都。那时他已有“常恐鹰隼击,时菊委严霜”(《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的恐惧。凭他一介书生,焉能应付得了政治风浪的颠翻倒覆?这一系列变故,都与他有这样或那样的关系,给他以惊心动魄的刺激和教训。所以,他常怀离忧独处之心,逐渐滋生厌弃官场、向往山林之意。尤其是当他深宫值班,景空心闲,具有更充裕时间独自反思自己生活的时候,这一意念愈发浓郁、愈发强烈了。面对气势弘敞、威仪棣棣的中书省,他不是怡然自得,倾心观赏,而相反是欲远离而去,企盼到自然山水中去寻求心理上的慰藉和安宁。这种超尘出世、返归自然的邈远情怀,正是他身处逆境苦闷心态的折射,很有代表性。

诗人采用了欲扬先抑、欲正先反的表现手法,首先运用较大篇幅描写中书省皇宫紫殿的威仪和地位的显赫,然后陡然调转笔锋,直抒胸臆,使人在峰回路转之中,领悟到诗人的真心。也就是说,先浓墨铺写衬垫,尔后淡笔点染,画龙点睛,这样,便充分写照出了诗人超迈的情怀,同时又使全诗的结构显得波澜起伏,饶有一唱三叹之致。诗人的精巧的艺术匠心,于此可见出端倪。至于这种写作手法的运用,我们有理由指出,它是得精髓于王粲的《登楼赋》。因为,从“信美非吾室”一句脱胎于“虽信美而非吾土兮”一句来看,谢朓对《登楼赋》是相当熟悉的,而《登楼赋》正是采用的这种“欲擒故纵”的抒情结构,只不过一个是乡土之思,一个是畅心达性之想而已。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