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李白《把酒问月》初中诗文|注释|译文|赏析|思考与练习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把酒问月

(唐)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其诗风豪放飘逸洒脱,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大李杜”。

【译文】

这自古有之的月亮,是什么时候来的?我停下酒杯发问。人们想到月亮上去不能实现,月亮却始终伴随着一代一代的人们。浓重的云雾渐渐散去,皎洁的月亮像悬挂在天上的明镜,散射着清澄的光辉,照着朱红色的宫门。人们知道这月亮晚上从海上升起,又是否知道它每晚也从这云间消失?白兔在月中年复一年地捣着药,嫦娥在月宫里孤独地生活着,到底谁来陪伴她呢?当今的人们不曾见过古时的月亮,可这月亮曾经照过古人!古往今来的人们都像流水一样逝去,而对着空中同一个永恒的明月,或许都曾有过相似的感慨吧!我只希望在唱歌饮酒的时候,皎洁的月光能长照杯中,使我能尽情享受当下的美好人生。

【赏析】

《把酒问月》这题就是作者绝妙的自我造像,那飘逸浪漫的神韵唯谪仙人方能有之。题下原注:“故人贾淳令予问之”,彼不自问而令予问之,一种风流自赏之意溢于言表。

全诗从酒写到月,从月归到酒;从空间感受写到时间感受。其中将人与月反反复复加以对照,又穿插以景物描绘与神话传说,塑造了一个崇高、永恒、美好而又神秘的月的形象,也显露出一个孤高出尘的诗人自我。

【思考与练习】

1.诗人眼中的明月既然“皎如飞镜”,却为什么还要写到“绿烟”?

2.诗人写神话中的嫦娥,并没有想象其美丽,而是问道“孤栖与谁邻”,你从中体会到诗人内心怎样的心绪?

3.全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明月?从中又显露出一个怎样的诗人自我?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