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初中文言文阅读|注解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曹 操



课文导读

曹操 (155—220), 字孟德, 沛国谯郡 (今安徽省亳州) 人, 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 诗人。 曹操20岁举孝廉为郎, 东汉末在镇压黄巾起义中, 得到兵权和割据的地盘。 后起兵讨伐董卓, 迎汉献帝迁都许昌, “挟天子以令诸侯”, 先后削平袁绍、 吕布等割据势力, 逐渐统一了中国北方。 他又对内兴修水利, 推行屯田制度, 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对外战胜了北方的乌桓族, 巩固了边境。 位至丞相大将军, 后封魏王。 公元208年曹操率军南下, 被孙权、 刘备联合击败于赤壁。 死后其子曹丕建立魏国称帝,史称魏文帝, 追尊曹操为魏武帝。

曹操在文化上也有卓越的贡献。 在他周围聚集了许多著名的作家, 他自己也是一个杰出的诗人。 他的诗刚健、 质朴, 情调慷慨、 悲凉, 具有现实主义精神, 曾被后人称为 “汉末实录” 和 “诗史”。 代表作有 《蒿里行》《苦寒行》《短歌行》《龟虽寿》《观沧海》。

《观沧海》 是一首写景抒情。 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 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 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课文注译

东临碣石(2), 以(3)观沧海(4)

水何(5)澹澹(6), 山岛竦(7)(8)

树木丛生(9), 百草丰茂(10)

秋风萧瑟(11), 洪波(12)涌起。

日月之(13)行, 若出其(14)中;

星汉(15)灿烂, 若出其里。

(16)(17)(18)哉, 歌(19)以咏志。





(1)〔临〕登上。(2)〔碣石〕山名,在今河北省昌黎县北。(3)〔以〕介词,来,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4)〔沧海〕大海,这里指渤海。(5)〔何〕副词,多么。(6)〔澹澹(dàndàn)〕水波荡漾的样子。(7)〔竦〕同“耸”,耸立。(8)〔峙(zhì)〕直立,挺立。(9)〔丛生〕聚集在一处生长。(10)〔丰茂〕丰美茂盛。(11)〔萧瑟〕形容风吹草木的声音。(12)〔洪波〕巨大的波涛。洪,大。(13)〔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14)〔其〕代词,指代沧海。(15)〔星汉〕银河。(16)〔幸〕庆幸,“好”的意思。(17)〔甚〕很。(18)〔至〕极点。(19)〔歌〕诗歌,这里是名词用作动词,“写诗歌”的意思。

文章链接

蒿里行



曹 操



关东有义士, 兴兵(2)讨群凶(3)

初期会盟津(4), 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 踌躇而雁行(5)

势利使人争, 嗣还(6)自相戕(7)

淮南弟称号, 刻玺于北方(8)

铠甲生虮虱, 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 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 念之断人肠。



注释:

(1) 〔义士〕 指各州郡起兵讨伐董卓的诸将领。 (2) 〔兴兵 〕 发动军队 。 (3) 〔讨群凶 〕 指讨伐董卓及其婿牛辅和部将李傕、 郭汜等恶人。 (4) 〔盟津〕 也称孟津, 在今河南省孟县南。 会盟津, 代指各路讨伐董卓军队结成联盟。 (5) 〔雁行〕 鸿雁的行列, 比喻诸军列阵后观望不前的样子。 (6)〔嗣还 〕 随即 。 还 , 同 “旋 ”。 (7) 〔戕 (qiànɡ)〕 残害 。 东方各路军阀退兵后 , 随即互相残杀起来 。(8) 〔刻玺 (xǐ) 于北方〕 指袁绍与异母弟袁术闹分裂, 在淮河下游一带自立为帝。 玺, 皇帝印。

译文:

关东各地诸侯义士们都联合起来讨伐董卓。

这些讨伐董卓的各路人马, 开始时也都说是拥护长安的帝室,

各路会师后, 在敌人面前却各怀鬼胎, 一个个互相观望, 畏缩不前。

貌合神离、 互相观望, 畏缩不前、 按兵不动甚至是自相残杀。

淮南弟称号, 在北方自立为帝;

由于连年战争, 将士的铠甲不离身, 长出了虱子, 百姓大量死亡。

荒野上白骨累累, 千里之内都听不到鸡鸣之声。

老百姓死得百不余一, 想起来叫人痛苦断肠。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