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通史自序》原文与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臺灣通史自序》原文与赏析

連橫一九一八

《臺灣通史自序》古诗句出处:連橫(一八七八~一九三六),字武公,號雅堂,齋號劍花室,臺灣臺南人。當日寇據臺之時,雅堂隱志危行,著成臺灣通史、臺灣詩乘,以保存文獻。其子震東,時卒業於日本,雅堂致書囑歸國以效命,後己亦內渡以終。有雅堂文集、劍花室詩集。

臺灣固無史也。荷人啟之,鄭氏作之,清代營之,開物成務,以立我丕基,至於今三百有餘年矣。而舊志誤謬,文采不彰,其所記載,僅隸有清一朝,荷人、鄭氏之事闕而弗錄,竟以島夷、海寇視之。烏乎!此非舊史氏之罪歟?且府志重修於乾隆二十九年,臺、鳳、彰、淡諸志雖有續修,局促一隅,無關全局,而書又已舊。苟欲以二三陳編而知臺灣大勢,是猶以管窺天、以蠡測海,其被囿也亦巨矣。

夫臺灣固海上之荒島爾,篳路藍縷以啟山林,至於今是賴。顧自海通以來,西力東漸,運會之趨,莫可阻遏。於是而有英人之役、有美船之役、有法軍之役;外交兵禍,相逼而來,而舊志不及載也。草澤群雄,後先崛起,朱、林以下,輒啟兵戎,喋血山河,藉言恢復,而舊志亦不備載也。續以建省之議,開山撫番,析疆增吏,正經界,籌軍防,興土宜,勵教育,綱舉目張,百事俱作,臺灣氣象一新矣。夫史者,民族之精神,而人群之龜鑑也,代之盛衰、俗之文野、政之得失、物之盈虛,均於是乎在。故凡文化之國,未有不重其史者也。古人有言:「國可滅,而史不可滅。」是以郢書燕說,猶存其名,晉乘楚杌,語多可采。然則臺灣無史,豈非臺人之痛歟?

顧修史固難,修臺之史更難,以今日而修之尤難。何也?斷簡殘編,蒐羅匪易,郭公夏五,疑信相參,則徵文難;老成凋謝,莫可諮詢,巷議街譚,事多不實,則考獻難。重以改隸之際,兵馬倥傯,檔案俱失,私家收拾,半付祝融,則欲取金匱石室之書,以成風雨名山之業,而有所不可。然及今為之,尚非甚難。若再經十年、二十年而後修之,則真有難為者。是臺灣三百年來之史,將無以昭示後人,又豈非今日我輩之罪乎?

橫不敏,昭告神明,發誓述作,兢兢業業,莫敢自遑。遂以十稔之間,撰成臺灣通史,為紀四、志二十四、傳六十,凡八十有八篇,表圖附焉。起自隋代、終於割讓,縱橫上下,鉅細靡遺,而臺灣文獻於是乎在。

洪維我祖宗渡大海,入荒陬,以拓殖斯土,為子孫萬年之業者,其功偉矣。追懷先德,眷顧前途,若涉深淵,彌自儆惕。烏乎念哉!凡我多士及我友朋,惟仁惟孝,義勇奉公,以發揚種性,此則不佞之幟也。婆娑之洋,美麗之島,我先王先民之景命,實式憑之!中華民國七年秋八月朔日,臺南連橫雅堂自序於劍花室。

《臺灣通史自序》古诗句出处:集評

《臺灣通史自序》古诗句出处:【張解民】 史德史識兼備,連公茲作厥功甚偉。序文所陳舊史氏之罪,語語深到,宜其成此發憤之作也。【穆如】 戰戰兢兢,身分莊雍,史家惟難,感人至深。【徐晉如】 連雅堂之著臺灣通史,一依龍門體例,而孤忠寸悃,不讓思肖心史,宜哉章炳麟以「千萬不可得一二」之遺民稱之。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