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学·张炎·解连环》原文、赏析、鉴赏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宋代文学·张炎·解连环》原文、赏析、鉴赏

孤雁〔1〕

楚江空晚。〔2〕怅离群万里,恍然惊散。〔3〕自顾影、欲下寒塘,正沙净草枯,水平天远。〔4〕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5〕料因循误了,残毡拥雪,故人心眼。〔6〕 谁怜旅愁荏苒?〔7〕漫长门夜悄,锦筝弹怨。〔8〕想伴侣、犹宿芦花,也曾念春前,去程应转。〔9〕暮雨相呼,怕蓦地、玉关重见。〔10〕未羞他,双燕归来,画帘半卷。〔11〕

〔1〕本篇题作“孤雁”,是咏雁自喻,是作者的代表作。《解连环》词调,创自柳永,初名《望梅》。周邦彦用此调,有“纵妙手能解连环”句,遂以名,词谱以周词为正体。双调,一百零六字,上下片各五十三字、十一句五仄韵,上下片不同调。张炎(公元1248~1314),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六世祖张俊为南渡功臣,封循王,即世居临安。少年时代为贵族公子,过着湖山清赏、诗酒笑傲的生活。三十二岁时宋亡,祖父被元军磔杀,家财抄没。他飘泊江湖,贫难自给。四十三岁时曾北上燕京谋生,一年后失意南归,流落以终。其词上承周邦彦、姜夔,兼得二家之长,而自成一家,以咏物见长。他是宋元易代之际的词人,《四库全书提要》称他在“宋元之间,亦可谓江东独秀矣”。有词集《山中白云词》,存词三百余首,又有词学理论专著《词源》。

〔2〕楚江:洞庭湖南北一带江流的统称,旧属楚国之地。空晚:晚空。

〔3〕恍(huang)然:惆怅的样子。

〔4〕“自顾影”三句:自顾影,顾影自怜之意。三句化用唐人咏雁诗意。崔涂《孤雁》:“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钱起《归雁》:“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经化用翻为萧索荒寒景象,写孤雁在寒塘边欲下未下而徘徊。

〔5〕“写不成”二句:雁群飞行时排为“人”字或“一”字队形,孤雁不能成字,就只能寄一点相思了。

〔6〕“料因循”三句:用《汉书·苏武传》故事:“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常惠)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实在某泽中。”三句言料想是因循延误,没有为幽居北国的持节志士传来书信,他们拥雪啮毡,心怀忠义,眼向故国。

〔7〕荏苒:连绵不断之意。

〔8〕“漫长门”二句:用汉武帝陈皇后故事。陈皇后阿娇被贬居长门宫,用黄金百斤请司马相如写《长门赋》,诉说悲愁,此赋感动了汉武帝,复得幸。锦筝,筝的美称。二句以冷宫的幽怨衬托孤雁的哀愁。

〔9〕芦花:芦苇塘。陆游《闻孤雁有感》:“新雁南来片影孤,冷云深处宿菰芦。”去程应转:传说大雁南飞至衡阳等地即止,于那里过冬后飞回北方,所以说南飞之行程应该回转。

〔10〕“暮雨”二句:蓦地,忽然。玉关,玉门关的省称。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怕蓦地云云,言倘忽然重见旧时伴侣也。”

〔11〕“未羞”二句:意为当画帘半卷,燕子双双归来,孤雁这时也已与旧伴重逢,不会感到羞愧了。

张炎因本篇而获得“张孤雁”雅号,因他生动地描写孤雁在惊散离群之后的孤独、凄苦和盼望与旧伴重逢的心情。作者以孤雁自喻,寄托亡国后沦落的哀思,反映了遗民漂泊无归的沉痛心情。全篇扣紧“孤”字而极力描绘,在摹形之中传神,而铸入自己的情感,曲折往复,情辞哀苦。词中或用典,或化用前人咏孤、归雁的诗意,但他寄寓亡国之痛,立意又高一层,并有鲜明的时代印记。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