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文学·《列子》·寓言二则》原文、赏析、鉴赏
杞人忧天
〔1〕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
〔2〕,身无所寄
〔3〕,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4〕,曰:“天,积气耳。无处无气,若屈伸呼吸
〔5〕,终日在天中行止
〔6〕,奈何忧崩坠乎
〔7〕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8〕?”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
〔9〕,亦不能有所中伤
〔10〕。”其人曰:“奈地坏何
〔11〕?”晓者曰:“地,积块耳
〔12〕,充塞四虚
〔13〕,无处无块。若躇步跐蹈
〔14〕,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
〔15〕,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长庐子闻而笑之
〔16〕,曰:“虹蜺也
〔17〕,云雾也,风雨也,四时也,此积气之成乎天者也
〔18〕;山岳也,河海也,金石也,火木也,此积形之成乎地者也
〔19〕。知积气也,知积块也,奚谓不坏
〔20〕?夫天地,空中之一细物,有中之最巨者
〔21〕。难终难穷
〔22〕,此固然矣
〔23〕;难测难识,此固然矣。忧其坏者,诚为大远;言其不坏者,亦为未是
〔24〕。天地不得不坏,则会归于坏
〔25〕。遇其坏时,奚为不忧哉?”
子列子闻而笑曰
〔26〕:“言天地坏者亦谬
〔27〕,言天地不坏者亦谬。坏与不坏,吾所不能知也。虽然
〔28〕,彼一也
〔29〕,此一也
〔30〕。故生不知死,死不知生;来不知去
〔31〕,去不知来。坏与不坏,吾何容心哉
〔32〕!”
〔1〕本文选自《列子·天瑞》,标题是自拟的。列子,名列御寇,相传为战国时郑人,早于
庄子。《列子》托为列御寇所著,实际上当成于列子弟子或后学之手;而现在流传的本子,实为晋张湛辑注,有秦汉以后的思想、文字掺入,但仍保存不少先秦的资料,包括寓言神话故事等。选文据《诸子集成》王湛注本,个别字据人民文学出版社选本改。
〔2〕杞(qi)国:周代诸侯国名,始建都于雍丘(今河南杞县),后几次迁都,前455年为楚所灭。崩坠:崩塌陷落。
〔3〕身无所寄:无,《诸子集成》本作“亡”。据人民文学出版社选本改。下文的“亡处亡气”、“亡处亡块”亦据改。亡:通“无”。寄:依附。
〔4〕因:就。晓之:开导那人,使其明白。
〔5〕若:你。屈伸:指身体四肢活动。
〔6〕行:行动。止:停留。
〔7〕奈何:怎么。
〔8〕星宿(xiu):星座。古人所指二十八个星座称二十八星宿。
〔9〕只使:即使。
〔10〕中(zhong)伤:被击中而受伤害。
〔11〕奈地坏何:意思是地坏了怎么办呢?
〔12〕积块耳:土块的堆积罢了。
〔13〕四虚:四方的太空。
〔14〕若:你。躇步跐(ci)蹈:都是踏、踩的意思。
〔15〕舍然:同“释然”,完全放心的意思。
〔16〕长庐子:春秋时楚国人,道家。
〔17〕虹蜺(ni):即“虹霓”,空中小水珠在日光照射下发生折射和反射而形成的弧形彩带。
〔18〕成乎天:构成为天。
〔19〕积形:积土成形的意思。
〔20〕奚:何。
〔21〕“夫天地”句:意思是空中一切物体当中之最巨大的。一:皆,所有的意思。细物:细小之物。
〔22〕难终难穷:难于探究其根底。
〔23〕固然:原本就是这样。
〔24〕未是:不对。
〔25〕会:将。
〔26〕子列子:是对列子的敬称,如同说“我们的夫子列子”。
〔27〕谬(miu):错误。
〔28〕虽然:表示转折,意思是“虽然如此……但是”。
〔29〕彼一:坏是一回事。彼:指天地毁坏。
〔30〕此一:不坏是一回事。此:指天地不毁坏。
〔31〕来:指未来。去:指过去。
〔32〕容心:容于心,即放在心里的意思。
《杞人忧天》的故事,讽刺了一个被无根据的忧虑和不必要的担心弄得惶恐不安的人。诗人
李白《梁甫吟》中有“杞国无事忧天倾”,用的就是这个故事的典故。选文附了长庐子和子列子的评论,反映了古代两位有道家思想的人对这则寓言的独特和有趣的理解,也值得一读。
愚公移山
〔1〕太行、王屋二山
〔2〕,方七百里,高万仞
〔3〕,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4〕。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5〕,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
〔6〕,指通豫南
〔7〕,达于汉阴
〔8〕,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
〔9〕:“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10〕,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11〕?”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12〕。”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13〕,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14〕。邻人京城氏之孀妻
〔15〕,有遗男
〔16〕,始龀
〔17〕,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8〕。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19〕,曰:“甚矣!汝之不惠
〔20〕。以残年馀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21〕,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
〔22〕:“汝心之固
〔23〕,固不可彻
〔24〕!曾不若孀妻弱子
〔25〕。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26〕?”河曲智叟亡以应
〔27〕。
操蛇之神闻之
〔28〕,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29〕。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30〕,一厝朔东
〔31〕,一厝雍南
〔32〕。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33〕。
〔1〕本篇选自《列子·汤问》,题目从一般选本。
〔2〕太行:《诸子集成》本作“形”,通“行”。据人民文学出版社选本改。即太行山,位于山西、河北交界地带。王屋:王屋山,在山西阳城西南。
〔3〕万仞:形容极高。仞:八尺,一说七尺。
〔4〕翼州:古代九州之一,大约包括今河北、山西,河南黄河以北及山东西北部一带地区。南:南部。河阳:县名,在今河南孟县境。
〔5〕惩:苦于。塞:阻塞。迂:迂曲,指道路曲折遥远。
〔6〕毕力:尽力。
〔7〕指通:直通。豫南:豫州南部。豫州,约包括今河南一带地区。
〔8〕汉阴:汉水南面。阴:水南面或山北面都称为“阴”。
〔9〕献疑:提出疑问。
〔10〕曾(zeng):乃、竟然,还。魁父:小山名,在今河南开封境内。丘:小山
头。
〔11〕焉:疑问代词,哪里。置:放置,堆放。
〔12〕诸:相当于“之于”两字。渤海之尾:渤海边。尾:海的泄水之处,这里指海边。隐土:古代的地名。《淮南子·地形训》:“东北薄州(一作得州)曰隐土。”
〔13〕荷担者三夫:能挑担子的三个人。
〔14〕箕畚(ji ben):指盛土的工具。畚:筐。
〔15〕京城:姓。孀(shuang)妻:寡妇。
〔16〕遗男:遗孤。一说指遗腹子。
〔17〕始龀(chen):指刚刚七八岁。龀:小孩换乳牙称“龀”。
〔18〕反:同“返”。
〔19〕笑:指讥笑。
〔20〕惠:通“慧”,聪明。
〔21〕毛:这里指草木。
〔22〕长息:长叹。
〔23〕固:鄙陋,不高明。
〔24〕彻:通,明白。〔25〕弱子:小孩子。
〔26〕何苦:何患,怕什么。
〔27〕亡:通“无”。应:回答。
〔28〕操蛇之神:指山神。古代神话传说,山神两手握蛇。
〔29〕帝:天帝。
〔30〕夸娥氏二子:当是古代神话传说中两个大力天神。
〔31〕厝(cuo):通“措”,置,安放。朔东:朔方的东部。朔方,约指今山西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一带。
〔32〕雍南:雍州之南。雍州,今陕西、甘肃一带。
〔33〕冀之南、汉之阴:意思是从冀州南部到汉水南面之间的地区。陇断:断而高的冈垄。陇:通“垄”,丘垄。
本文是一则流传很广的有名的寓言故事。故率本身显然是虚构的,愚公移山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带有想象和浪漫主义成分。寓言的意义在于:它肯定和歌颂了一种坚持既定目标、勇于奋斗的精神和努力不懈的意志。作者把愚公和智叟两个不同的形象放在一起,加以对照,对比的表现,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篇末借助神话实现愚公的宏大理想,为整个故事增加了积极乐观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