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学·曾巩·墨池记》原文、赏析、鉴赏
临川之城东〔2〕,有地隐然而高〔3〕,以临于溪〔4〕,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5〕,曰王羲之之墨池者〔6〕,荀伯子《临川记》云也〔7〕。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8〕,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9〕?
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10〕,而尝极东方〔11〕,出沧海〔12〕,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13〕,而又尝自休于此邪〔14〕?羲之之书晚乃善〔15〕,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16〕。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17〕?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18〕?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19〕。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20〕,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21〕。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22〕,而因以及乎其迹邪〔23〕?其亦欲推其事〔24〕,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25〕!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1〕本篇选自《元丰类稿》卷十七。墨池:在今江西临川县,相传是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练习书法时洗笔砚的地方。曾巩(公元1019~1083),字子固,建昌南丰(今江西南丰)人。曾氏世代为儒,亦世代为官。曾巩少时机敏,十二岁能文,二十岁后其文受到欧阳修的赏识。宋仁宗嘉祐二年中进士。深于儒学,曾任馆阁校勘、集贤校理、史馆修撰。整理校勘过《战国策》等馆藏典籍。曾知济州(今山东济南市)、福州,多有政绩。官至中书舍人。积极参与诗文革新运动,主张平实明畅,反对浮艳艰涩。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后人集其作品而成《元丰类稿》。
〔2〕临川:宋时江南西路抚州治所,今江西抚州市。
〔3〕隐然:不明显的样子。
〔4〕临:靠近。
〔5〕洼然:低洼凹陷的样子。方以长:方而长,犹今言长方形。
〔6〕王羲之(公元303~361):字逸少,东晋瑯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市)人,著名书法家,草、隶、正、行诸体都能采众家之长而自成一家,尤善隶草,“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晋书·王羲之传》),世称“书圣”。官至右军将军,故称“王右军”。
〔7〕荀伯子(公元378~438):南朝宋颖川颖阴(今河南许昌市)人。东晋时任尚书祠部郎,人宋为尚书左丞。博览经传,著《临川记》六卷,其中有王羲之临川学书及新城墨池的记载:“王羲之尝为临川内史,置宅于郡城东高坡,名曰新城。旁临回溪,特据层阜,其地爽垲,山川如画。今旧井及墨池犹在。”
〔8〕张芝:字伯英,东汉末年书法家。擅长草书,家中衣帛必先用来练字而后染色,世称“草圣”。王羲之深慕其书法,曾在致友人书中论及其事:“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晋书·王羲之传)
〔9〕信然:确实如此。
〔10〕强以仕:勉强作官。据《晋书》: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王羲之齐名,而王羲之甚轻之。王羲之任会稽内史时,王述为扬州刺史,后又检察会稽郡刑政,王羲之深以为耻,遂称病去职,居于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市),并发誓不再做官。
〔11〕尝极东方:曾经游历到最东边的地方。
〔12〕出沧海:出游东海。
〔13〕徜徉(chang yang):随意漫游。肆恣:纵情,任意。徜徉肆恣:指王羲之纵情游山玩水。
〔14〕休:停留。
〔15〕晚乃善:到晚年才精妙。《晋书·王羲之传》:“羲之书在始未有奇,殊不胜瘐翼、郗愔,迨其末年,乃造其极。尝以章草答庾亮,亮以示翼,翼叹服,因与羲之书云:‘吾昔有伯英章草书十纸,过江亡失,常痛妙迹永绝。忽见足下答家兄书,焕若神明,顿还旧观’。”
〔16〕非天成:不是先天生成的。
〔17〕“岂其”句:大概是在学习上下的功夫不如他吧!
〔18〕深造道德:在道德品质修养上达到很高的境界。
〔19〕州学舍:指抚州州学的房舍。宋代州、郡、府、县均设学校。《宋史·职官志七》:“庆历四年,诏诸路、州、军、监,各令立学……自是州郡无不有学。”
〔20〕教授:当时主管学校的官员。章:同彰,显著,明显。
〔21〕楹:柱子。揭:挂起,张示。
〔22〕一能:一技之长。不以废:不能湮没他。
〔23〕迹:指墨池。
〔24〕推:推崇。
〔25〕仁人庄士:修德行仁、端庄有道的人。遗风余思:遗留下来的风范德行。被(pi),影响。
这是一篇杂记。由王羲之墨池故迹生发开,指出王羲之的书法之所以能达到精妙境界,取得卓越成就,并非出于“天成”,强调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全文结构严谨、文字精炼。名为墨池记,但重点是借池命意,由池及人,由人及学,层层深入。在不到三百字中融描写、考辨、叙事、议论、抒情于一体。语言自然流畅而婉转有致,半数句末用了诘词、叹语,语气铿锵有力,势不可逆转。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