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学·张孝祥·六州歌头》原文、赏析、鉴赏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宋代文学·张孝祥·六州歌头》原文、赏析、鉴赏

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2〕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黯销凝。〔3〕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4〕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5〕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6〕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7〕 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8〕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渺神京。〔9〕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10〕冠盖使,纷驰骛,若为情?〔11〕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12〕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13〕有泪如倾。

〔1〕本篇写于孝宗隆兴元年。当时张浚都督江淮军马,张孝祥参赞军事。夏季宋军渡淮北伐,因内部磨擦,宋军在淮北不战自溃。主和派再度得势,和议复开。这首词是筵上即席之作。相传张浚读后,为之流涕罢席。不久,张浚、孝祥相继落职。《六州歌头》词调,本鼓吹曲名,六州指唐代西部边地的伊、凉、甘、石、渭、氐六州,每州各有曲,统名“六州”,其引歌称歌头。本调有平韵、仄韵、平仄韵转换三体。孝祥此词是平韵体,双调,一百四十三字,上下片各十九句八平韵。张孝祥(公元1132~1170),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人。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状元及第,因秦桧的儿子未能中头名,遭秦桧怀恨,被诬陷下狱。秦桧死后,孝宗一度改变妥协路线,准备北伐,经主战名将张浚举荐,任孝祥为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兼都督府参赞军务,继又代张浚为建康(今南京)留守。北伐失败,投降派又当权,张浚和孝祥被免职。起复后,历任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荆南知州、湖北路安抚使等职,三十八岁卒。其词上承苏轼豪放词风,以抒写重大政治题材与抗金思想而著称于世。传有《于湖词》一百七十余首。

〔2〕“长淮”二句:长淮,指淮河。南宋绍兴十一年岳飞被害后,高宗与金国签订割地妥协条约,划定东起淮河中段西至大散关(今陕西宝鸡)为两国国界,故淮河为当时边境。莽然,形容草丛茂密无边的样子。草丛长得与关塞相齐,暗写关塞荒废边备废弛。

〔3〕“征尘暗”四句:征尘,路上扬起尘土。霜风,秋风。边声,指边地号角、战马等声。黯,黯然。销凝,销魂、凝神。四句写边备废弛,为此而伤感。

〔4〕“追想”三句:当年事,指靖康败亡的历史。作者在这里说当时这大概是天数,不是人力可挽回的。其实,败亡的主要原因是徽宗、钦宗和北宋统治集团的逸乐、昏庸、腐朽。这个道理,作者是不能明说的。

〔5〕“洙泗上”三句:洙、泗,二水名,流经曲阜,孔子曾在此办学,因以代指孔子故乡。弦歌地,《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后以弦歌代指礼乐教化。膻腥,牛羊肉的气味,代指金兵。三句言在孔子故乡,礼乐教化之邦,也有金兵的膻腥气味。

〔6〕“隔水”三句:隔水,指淮河对岸。毡乡,毡帐集中的居住区。北方少数民族习惯住毡帐。区(ou)脱,匈奴语,土堡。三句言河对岸变成了放牧牛羊的牧场,异族的毡帐聚集,土堡纵横。

〔7〕“看名王”四句:骑火,马队举着火把。笳鼓,胡笳和鼙鼓,均军用乐器。四句写金兵在占领区的田野上夜晚打猎,名王率领马队举着火把,照得整个平原通明,笳鼓悲鸣,令人心惊。

〔8〕“念腰间”四句:意为想到腰间的箭、匣中的剑,白白让尘掩虫蛀,竟然一点用处也没有。

〔9〕“岁将零”二句:岁,年岁。渺,渺远。神京,指汴京。二句意为年岁将尽,而汴京的收复十分渺远。

〔10〕“干羽”三句:干羽,干,盾;羽,旗帜。《尚书·大禹谟》:“帝乃延敷文德,舞干羽于两阶。”这里以干羽指代推行礼乐文德。怀远,对远方少数民族实行礼乐文德。烽燧,古代边防用烽火作为报警信号。休兵,停止用兵。三句讽刺当时的妥协派,对侵入的异族实行所谓怀柔政策,废除烽火报警,停止武装抵抗。

〔11〕“冠盖使”三句:冠是冠服,指官服。盖是车盖,指车辆。驰骛,忙碌奔走。若为情,怎么好意思。三句言议和的使者纷纷忙碌奔走,不怕难为情。

〔12〕翠葆霓旌:翠葆,以翠鸟羽毛缀饰的车盖;霓旌,皇帝出行的一种仪仗。这里说沦陷区的父老时时南望,盼望王师收复中原。

〔13〕填膺,塞满胸怀。

本篇抒写现实重大政治题材,反映投降派重新执政后对敌求和放弃边防,讽喻批判之意十分明显。上片写淮河边备废弛,而敌骑横行,蹂躏大好河山,把中原变为牧场和狩猎场,以敌我双方边务对照,又以汴京失陷为鉴戒,流露深重的忧患之感。下片写报国壮志难以实现,光复神京渺遥无期,和议之风正嚣尘上,并以中原遗老翘盼王师,使人落泪,抒发悲愤之情。《白雨斋词话》评此词“淋漓痛快,笔饱墨酣,读之令人起舞”。本篇是长调,基本用赋体,言事抒情,大多三句一转意,激越直切,又多三言短句,繁音促节;而且又多从经史典籍中吸取语词,并以散文句入词。这种以散文语句入词的特点,对南宋后期辛弃疾等人的词有显著影响。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