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境的写作手法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通常指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诗歌、散文等抒情性作品,十分讲究意境。杨朔在散文《荔枝蜜》中写了养蜂、酿蜜的生活场景,这种生活情景与作者心里由此而萌发出的浓郁诗意融合起来,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这样一种意境:辛勤的劳动者,正如“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的蜜蜂一样,也是在酿蜜——“为自己,为别人,也为后世子孙酿造着生活的蜜”,从而激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和对劳动人民的尊敬,使作品回味隽永。

“意境”包括“意”(即主观情志)和“境”(即客观景物)两个方面。创造意境也就是创造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理寓其中的艺术画面。意境中情是主要的,景是手段,写景是为了抒情。景离开了情,就没有生命力,而情又需要通过一定的景(物、事)来表现。只有把情和景巧妙地结合起来,构成一定的意境,才能使人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和艺术享受。意境来源于生活,是作者通过捕捉富有典型意义并最能寄托某种思想感情的景物,运用形象思维的方法精心构思而成。

情和景结合的方法,大致有以下两种:

一是即景述怀,直抒胸臆。王之焕《登鹳鹊楼》开头两句,从远、近不同的两个角度写出眼前的景色:“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气象宏伟,境界廓大。这样的环境,自然使人产生这样的情怀:“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样,天然的形势与阔大的气象融合在诗人富有哲理性的思想之中,绘制出一幅具有鼓舞力量的画面。在诗词创作中,普遍采用这种方法。

二是寓情于景,使人心领神会。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写与故人的离情别绪,正面却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天水一色的景象之中:“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故人的身影越来越远,最后在视野中完全消失,而对故人绵绵的思念却象不尽的流水。这样的境地,使人产生此情可画而别意难遣的感受,使人领略到诗人对挚友的一派真情。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