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光明《探索诗集》当代文学作品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 毕光明

抒情诗集。上海文艺出版社编。1986年8月出版。“文艺探索书系”之一。收入活跃在八十年代的54位诗人的92篇作品。老诗人公刘、邵燕祥分别作序。书后附有青年诗人裘小龙的评论文章《诗人探索着的世界》。入选的诗人,既有“朦胧诗”的代表人物,如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梁小斌、王小妮,也有被称为“第三代”的新进诗人,如韩东、于坚、王小龙、张小波、车前子。西部诗人和女诗人也显示出各自的阵容,前者有杨牧、周涛、章德益、林染、昌耀等,后者人数不多,但却标举了现代女性的旗帜,如孙桂贞、马丽华、张烨、梅绍静。名为《探索诗集》,入选作品的主要特点就是在观念上的前倾和表达方式的新异。不同的诗人不同的作品构成风格各异的多元的存在,笔触所及领域广泛,但都是从自我的心灵出发,感应时代生活和民族精神的裂变,艺术的触觉也愈益趋入人性、人的意识和灵魂的深层。洒落在前沿高地的夏季雨(孙泱)、悬挂在大街上的拳击手套(孙晓刚)和墙上的布告(刘波)之类,是一种近距离和窄视角的同生活的碰撞,而《诺日朗》(杨黎)、《大佛》(宋渠、宋玮)、《东方之月》(李钢),则是在更深的层次上综合地对中国文化进行了挖掘。人本思想在这些诗歌里,以不同的形式得到了凸现和强化。在一批女诗人这里,它激化为冲决人性的最后的栅栏,勇敢地索要爱的权利:“与其完好无损地困守着孤寂,/莫如绽破些伤口敞向广宇”;“与其枯萎时默默地飘零,/莫如青春时轰轰烈烈地给你”(孙桂贞:《黄皮肤的旗帜》)。而韩东在《老渔夫》里对一种生存状态的含蓄的反嘲,其实表现了对人的更深的关切。对诗歌艺术语言的探索,在这些新潮诗人的作品中也有不同的体现。编选者对八十年代诗歌现象的通体把握虽不够全面,但此诗集对了解新诗艺术进展颇有帮助。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