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手记·名人字画篇·鲜见者未必水平低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收藏手记·名人字画篇·鲜见者未必水平低

设色山水(局部) 王新铭

在近代天津名人中,我十分偏爱王新铭的作品。新铭先生是弘一大师李叔同推崇的书画家,唯因传世作品稀见,就全国而言知之者鲜矣。

王新铭(1870—1960),字吟笙,清光绪丁酉(1897 年)举人。后以科举废,从事幕僚,曾随天津人陆锦任事多年。王新铭早年即参与地方兴学事业,是天津女学创始人之一。1907 年他在天津东马路天齐庙创办民立第四女子小学堂,为继严氏女学之后的天津早期开办的女学。1926 年又经扩充,改为完全小学校,自建校起担任校长20余年。1928 年天津建市,次年应市教育局长邓庆澜之聘,任教育局秘书。建国后曾任天津市文史研究馆馆员。

作为近代著名教育家,王新铭呕心沥血,矢志办学,已被载入史册。而他在书画方面的造诣也是非同一般,其山水画作品尤为世人称道。他的绘画取法明人沈周,多以粗毫勾勒林木、皴点山峦,潇洒淋漓,构图精致而宏阔。陆辛农先生评价他“不拘成法,而磅礴之气甚足”。笔者藏有他的两幅山水画,可见其绘画造诣。

一幅作于 1936 年,为描绘雨景的水墨山水。画中山峦起伏,云缠雾绕。山上山下,丛林密集。茅屋坐落于树丛中、溪谷旁,山涧流畅,溪流上架一小桥,桥上一人撑伞而过,似欲同茅屋中的那位雅士相会,动静互应,静动相宜。粗毫皴点,将山间雨色表现得淋漓尽致。画上题诗曰:“天公欲仿米南宫,一片云烟墨色浓,冒雨人归擎短盖,山斋饱受满林风。”落款为“丙子春二月,王新铭吟笙甫写并题”,钤朱文“吟笙”印。画美诗亦美,令人心旷神怡。

另一幅大约作于上世纪 50 年代,是一幅长 153 厘米、宽 38 厘米的大幅设色山水。此画用笔纯熟,清新典雅。画面上山川壮阔,崇岭耸峙。近处春树茂密,小桥流水。往上为山岩,几处人家与古庙隐于树丛之中。再上为远山,只见其峰不见其腰,其间为云雾所绕,意境甚幽。从这幅画上可以看出,作者主要是采用刚健的勾勒和水墨晕染相结合的手法,造成一种秀润明丽的审美效果,给人以回肠荡气的艺术享受。

笔者还藏有一副王新铭书写的楹联,上联为“华盖平飞风乌细转”,下联为“ 舟乍动朱鹭徐鸣”。从书法上看,颇有苏(轼)书根基,又掺以黄山谷的纵横取势。前人说他“能诗,尤善联语”,“擘窠字尤见功夫,天津许多学校的匾额出自他的手笔”,由此联可见一斑。

说到这里,不能不提起一代宗师李叔同与王新铭的交往及大师对王新铭书画的评价。

设色山水 王新铭 作者收藏

王和李少年时代都生活在天津粮店后街,王比李年长 10 岁,他们是近邻又是挚友。李叔同在青年时代曾给王刻过数方图章,王一直珍藏使用。王在早年成立广育学会,李出于对王的友情和对新型教育事业的支持,解囊相助。李叔同对王的书画作品尤为珍惜,他在落发出家前有一王新铭赠给的字扇,多年来一直精心收藏。1939 年弘一法师六秩大寿,身在天津的王新铭深深怀念远在闽地的李叔同,他撰写了一首长达 32 句的五言诗,倾诉两人青少年时代的友谊,申明他们对金石的共同嗜好和诗书渊源。

李叔同对王新铭的山水画极为欣赏。据吾师张牧石先生讲,王老在世时,一次张先生为王新铭整理画稿时,找出一幅王所绘绢本山水,上面有弘一大师李叔同所题一首仄韵七绝,王新铭让他用弘一原韵也题了一首书于画上,张先生所题为“驱使胸中万卷书,鹅溪半幅寻诗去。自家醉墨自淋漓,画到烟岚浮翠处”。至于弘一大师之原诗,今已无法得见,但诗中对王新铭所作山水的激赏和珍爱则是毋庸置疑的。

“鲜见者未必水平低”。藏家购藏字画不能只看名头,应有自己的主见。“跟着感觉走”是我数十年收藏生涯中始终坚守的信条,也正是我珍藏王新铭作品的思想动力。

行楷对联 王新铭 作者收藏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