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手记·瓷器铜器篇·浅绛彩瓷的作伪与鉴别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收藏手记·瓷器铜器篇·浅绛彩瓷的作伪与鉴别

仿冒马庆云后挂彩《加官进爵》大瓶

浅绛彩瓷以往并不为收藏界看好,因此极少有人作伪。但近年来由于逐渐为人们所重视,经济价值随之显现出来,粗制滥造的伪器赝器也堂而皇之地登上文玩市场。

浅绛彩瓷作伪和假冒可归纳为四种情况。

一、新瓷新画。按照旧浅绛彩瓷构图和风格,直接在新瓷胎上彩绘烧制,以冒充老的浅绛彩瓷。此类伪作以带有博古纹饰的花觚、大瓶居多。

二、老瓷后画。即所谓“后挂彩”或称“后画彩”。作伪者寻得旧嫁妆瓶等粗路器物,将上面原有的贴花纹饰或低劣的彩画去除掉,清理干净,再在上面按浅绛彩的模式重新绘画,多取神仙人物、婴戏图之类题材,题假款于其上,多冒马庆云、许品衡等名家之名。

人物瓶 马庆云

三、添款改款。把在纸绢上添款、改款的作伪手法用在瓷器上,将那些有一定水平的无款浅绛彩瓷作品添加或改成名家题款,以假充真。有的补以名家款又有意识搞成模糊不清的样子,这种手段更具欺骗性。

四、 充玉。 像玉,但它不是玉,而是石头。“ 充玉”是彻头彻尾的假冒,即卖家为了盈利,故意把民国晚期的粗劣彩或水彩瓷说成是浅绛彩瓷,以此蒙骗那些痴心的购买者。

辨别浅绛彩瓷的真伪除了要把握好胎质、釉色、器型等特征外,还须在以下方面加以区分。

首先是名家彩绘与冒充名家的区别。在整个浅绛彩瓷家族中,名家彩绘自然是收藏爱好者所青睐的抢手货。作伪者抓住这种心理,无论是新瓷新画还是老瓷后画,几乎都以名家彩绘为标榜。然而,凡是名家作品无不具备很深的中国画功力和内在的文化底蕴,这是现代作伪者无法仿效的。以名家马庆云为例。此人人物画法独特,衣纹多作钉头鼠尾描,山水多以淡墨中锋长短披麻皴作山石,结构处点以细密混点,赋以淡蓝、淡赭。如书中彩绘人物瓶即为马庆云所绘。此瓶器型端正,胎质细腻,器身彩绘人物故事,衣纹作钉头鼠尾描,顿挫转折,流畅自如,类海派画家任伯年笔法。另一件大瓶则为伪冒马庆云的“后挂彩”,取材“加官进爵”,从画法上看,人物比例不当,毫无神采,衣纹故作“钉头鼠尾”,但掩盖不住拼凑琐碎之嫌,赋彩更无清末民初流行的浅绛彩那淡雅深邃的韵味。只要我们真正熟识各位浅绛名家的绘画风格,将他们的特点吃透,并知晓旧的浅绛彩为何种风韵,辨别其真伪假冒并不十分困难。

其次是真款识与假款识的区别。浅绛彩瓷的伪器仿器上面都有伪款和题字,但也极易在细节上露出破绽。由于浅绛彩瓷作者多数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他们题款的文字书法和内容也比较考究。而作伪者书写款识无非是照葫芦画瓢,不但书法拙劣,有时连文理都不通,同时,又因时代的变迁,今天的人所写的字在书风和行笔、结体等方面也与清末民国时有明显差别;而且伪款大都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似一种书体,一个模式,很像出自一人之手。尝见浅绛彩瓷的现代仿品,冒充浅绛彩瓷大家许品衡。瓶的一面绘博古图,另一面题写款识,上书:“俩席之珍,悦目赏心,可久可大,宜古宜今,图以厥象,焕然一新,为将不尽,玩古怡情。许品衡作。”且不说上面的书法软弱无力,低俗拙劣,书写上也是错字连篇,不堪入目。尤为可笑的是,竟将许品衡的“衡”写成“冲”的繁体字“ ”,这说明作伪者连起码的文字基础也不具备。其实,许品衡书法亦不同凡响,从他真器的款题上看,他的行书得力于“苏黄”,清丽流畅中有纵横跌宕之气。用其真品真款一比,伪品不辨自明。其他真器的款识也都具备那个时代的特点,有的看似随意,但均有一定的书法功底。仔细观察真器款识,可知那时人写的字及语气、格局等确与今人不同,今人煞费心机也难仿出旧时代那种气韵和神态。只要多看多比较,就会逐渐悟出一些道道,找出一些规律。

三是浅绛彩瓷与粉彩的区别。浅绛彩瓷盛行于清同治、光绪时期和民国初年,衰落于民国二三十年代。其间在民国以后由于彩料的改变随即出现了浅绛彩向民国水彩、粉彩的过渡。一些人往往将这种过渡期的作品甚至民国以后的水彩山水画面的瓷器充作浅绛彩瓷,扩大浅绛彩瓷的涵盖范围。藏家在收集购买过程中,一定要将民国年间的粉彩瓷、水彩瓷与浅绛彩瓷区分开来,不要将其他类彩瓷作为浅绛彩瓷来收藏。

四是浅绛彩瓷珍品与工匠滥竽之作的区别。浅绛彩瓷的艺术魅力来源于浅绛彩瓷画师在瓷面上作画,这是文人画的艺术形式在瓷器上的再现,只有艺术水准高的作品才最具收藏价值和升值潜力。作为收藏爱好者,应不断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善于区分精品与劣品、品位高的作品与品位低的作品之间的不同,把眼睛盯在那些浅绛彩瓷画艺人的佳作上,不要良莠不分,走低层次循环的道路。在去伪存真的前提下,潜心收集艺术价值高的精品杰作,相信您一定会获得最大的投资回报。

浅绛彩绘名家喻春题写的花瓶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