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离职也需要个“黄道吉日”
之前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说法,年薪从10万元到30万元可能是努力的差距,但是年薪从10万元到100万元、从100万元到1000万元的收入差距,其实和努力本身最不相关。而与之更加相关的是更高级的认知,给自己的胜出增加筹码。
认知升级,比如你对于职业的界定,对于你获取收益的途径判断,并不是所有的阶段通过消耗时间,以时间为成本来获取就会有所回报。选择职业是这样,离职也同样如此。
现在飞速变化的世界,并不是从一而终的稳定就意味着保全。相反,社会的大跑道始终存在,只是每个人身处在跑道的不同阶段和位置。然而对于资源的争夺是永恒不变的话题,并不是你跑得快或者在你的跑道看不到飞速快跑的人,就代表着你赢得了竞争或者你不需要竞争了。
离职作为职业路径的一次转变,它对于一个人的认知有什么样的要求呢?
该不该离职?工作几年该离职?
在网上或者有时跟周围同事聊天,总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我工作1年、2年、3年了,该不该离职?
我们团队氛围很差,老板很傻,该不该离职?
我遇到了一个总是挤兑我的同事,该不该离职?
我觉得现在做的事情非常没有意思,我个人得不到成长,每天就像是一个螺丝钉一样,该不该离职?
我太累了,想休息,该不该离职?
除此种种情形,可能还会遇到其他的。
在回答该不该之前,首先让我们客观地来看一下离职的几种情况。离职,包括主动离职和被动离职,主动离职里面当然会有各种原因,如上文列举到的;而被动离职则可能因为试用期没过,绩效考核较低,被劝退,或者直接被裁员。
那么以上所有的情况都可归结为你停止在原来项目或者公司工作了,面临去新的公司面试找机会的情况。
其实离职没有一个必然的时间节点,比如1年或者几年就应该离职。它是很多因素造成的结果,包括你所处行业、所在公司、所在项目、项目中决策领导的风格、项目中同事合作的方式、你在项目中所处的地位和形式、你自身的上升空间以及“天花板”等。
从以上来看,该不该离职这件事情是由外部环境和自身情况综合决定的。在外部环境不好左右的情况下,主要就是剖析自身原因了。
通常情况下,3年的时间才有可能对一个项目、一个行业有一个基本的认知。而1年的时间是比较难较为全面客观地认知整个行业和系统的。
较早的离职,除非是有更好的机会和更大的平台,否则对于资历的积累和对行业认知的沉淀是弊大于利的。
1.哪些情况可以考虑离职?
从自己的原因进行分析,可以简单归纳出以下几种情况。
(1)目前手中项目已到“天花板”,没有更大的突破空间。
比如你目前是一个5分的水平,而手里的项目只能满足你实现3分的成绩和个人发展,并且短期内它没有可能突破和改变,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出于对个人成长和发展的考虑是可以综合评估一下是否离职。
事实上,这种情况在一些大企业里面比较常见,与之相应存在的,还包括类似团队的执行力和项目把握能力低下,已严重影响和制约到个人能力的发展。
通常情况下,大企业的项目趋向于成熟,且大多数产品和项目都属于中后期即成熟期和成长期,并不是最开始的一个冷启动阶段。在这种情况下,新手处于一个从零到一的项目中,成长是相对较慢的。
大部分的大公司分工明确,权责划分较清晰,通常在考核指标和项目凝聚力建设上,容易被引导去只关注你负责的部分,而忽略了项目的全局和本身。
久而久之,这种全局的视野很难得到开阔,并且把握风险和控制风险的能力会被削弱。
当然,大型企业也有它的优势。比如,这里有广阔的平台和最一流的人才,对于你构建自己的社交圈子和人际关系,并且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是有很大作用的。
同时,大型企业非常注重人才培养,会给予年轻员工中优秀的成员一些快速发展的机会。包括授权去独立支持一些项目。
因此,面对这种项目自身到达“天花板”,无法满足个人更好成长的情况,需要综合考量自身的情况和职业规划方向。是想继续在这样一个只能给你带来3分的项目中维持5分的水平,还是跳出这个圈子,打破舒适领域,去到一个能够给你带来7分甚至9分成长空间的项目历练。
(2)外部有更好的机会。
另外一种情况是,外部有更好的机会。这个机会包括项目本身、团队本身、领导个人号召力和影响力。
而针对这种机会,有的时候甚至并不是因为有那么大的品牌作背书,纯粹是因为你看好这个领域、这家公司以及这个创始人本身,并且坚定地相信自己愿意做这件事情,愿意跟着这个人去做这件事情。
当然外部的机会也绝对不仅是一些初创类公司,也可能是同等水平的其他大型企业的机会。
这里主要需要做好评估,确定清楚外部的项目本身是个什么情况,可以通过直接询问或者侧面打听。关于侧面打听这件事情我多说两句,如果你想转入一个新的公司和项目,却找不到人打听这个项目的情况和背景,那么说明你可能并不适合做这次尝试。
因为找寻、筛选信息也是一种能力。如果这项能力还有所欠缺,是不是留在原来项目补齐了再做更好?
(3)转行。
转行是比较特殊的。转行也分为相近专业转行和较远专业转行。
比如,这些年产品经理成为一个很火的职业,很多人借此转向做产品,然后总会询问我,做产品经理需要具备哪些能力?需要什么学历?
其实,对于转行这件事情,我的一点心得是,如果跨度很大,那么越早转越好。比如,如果你学的是机械,毕业之后在对应领域工作了几年,你想转向做产品,那么可能性和难度就是非常大的。
但是,对于这种跨度大的如果你转得早,比如一毕业实习就跨专业去到你想去的领域,或者工作个1年左右开始做准备,会相对容易一些。比如,我之前有个同事大学学得造纸,毕业就转向做产品,现在是产品经理。
如果跨度一般,比如从运营转产品,从设计转产品,从交互转设计等这种行业内部转变,就相对容易一些,并且先前的经验和积累也可以作为后续工作的基础。甚至有的时候会发挥差异性优势。
比如,之前有一个产品经理同事是从设计岗位转过来的,他的PPT做得非常漂亮,很具设计感,跟一般没有做过设计师的产品经理做出来的PPT质感是完全不同的。
因为老板很喜欢让他帮忙做汇报的PPT,所以他有更多的机会和老板交流沟通,让老板更全面地认识他。
(4)其他原因。
我把很多个人主观臆断的原因归为了其他原因,诸如,不感兴趣、不喜欢从事的事情、不喜欢公司的氛围和领导等。
工作本身就不是一件由兴趣导向的事情。工作的本质就是一种交易,你出售你的时间,公司付给你报酬。它一点都不浪漫,也不是一个多有情怀的东西。
只不过,有一些人非常的幸运,他们所从事的正是他们所热爱的。因此他们乐此不疲,找到了人生的价值。但现实的情况是,大部分的人很难两者兼得。
用工作来养活自己,从而从事自己喜欢的事情是大部分人的真实写照。因此,这也是为什么会把这一类原因归在其他原因中。
这里赘述一个观点,之前在一个职业社交应用上有人提问,老板倾向于提拔内部元老还是外来的和尚?
外来的和尚和元老,总有一天都会有一个共性,那就是都是这家公司的员工,有了这个共性,其他的都无足轻重。
如果你是老板,你会提拔什么样的人呢?正常的老板肯定会提拔对自己对业务有用且能干,有高效产出的人,而这个人又颜值高、随和、聪明、人缘好、关系好、情商高,那不提拔这样的人提拔谁呢。
很多人会去评估老板不喜欢自己,肯定升不了职。老板不喜欢自己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老板方面的原因,你左右不了但是你可以选择,比如离职;一个是你自己的原因,结合第二点对比参考一下自己还差多少。在我看来没有笨人,大家都很聪明,但是却有很多自我认知不到位的人。
所以,我觉得重点不在老板会提拔外来的和尚还是拼命三郎的元老,而是对一个人综合实力的考察。因此自己是新晋员工,没有背景不认识人不太适合作为离职的一个原因作为考量。
2.提出离职的最好时间
这里要说明,每一次变动都是具有一定风险和成本的。但这个世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顺势的变化会正向推动你的发展,甚至在合适的顺风口,你就能够飞得很高。
但正如硬币有两面一样,每次变化并不代表会比之前好,人无完人,环境和公司也一样,有它好的地方,就一定有它不够完美和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所以你需要做的事情是把有利的因素联结起来做一个权衡和对比。
通常,大型企业每年年终和年底有考评,而相应的跳槽或者离职高峰期集中在这两个时间节点先后。同时,每年开年初期也是很多公司开工的时间,这个时间节点相较于年底做账务收紧的阶段,会空出更多的岗位。
当然情况也不唯一,比如有专门的人引荐就不必太过纠结时间。总的来说,离职的时间也需要考虑实际节点,毕竟部分的收益也是对你之前工作的肯定。
(1)离职前需要做好的准备。
提前准备好下家,通常这也是一个基础,在你对现在公司提出离职前是已经收到了下一家公司的录用通知并且确定了准确的入职时间的。
这样可以更好地保障你的社保与公积金的缴纳对接。当然,也有特殊情况,比如希望这期间有一定的空窗期,去旅行、学习或者休息,这也是可以和下一家公司商量的。当然需要一些技巧,可以用交接时间、家里有事情处理等方式进行推动。
就现在的项目做好交接工作。通常规定是要在离职前一个月正式提出申请,并在这个过程中开始推进交接工作,不再接受新的任务和安排。这个需要把握好时间。通常是先找你的直属领导面聊,面聊后最好有一个比较正式和书面的申请记录,可以使用邮件的形式。
在一些公司会有专门受理离职申请的系统,在系统上正式提出申请即可。
(2)有没有后悔药可以吃?
很早之前,我第一个项目的领导对我说,离职或者转岗这种事情,开弓没有回头箭,既做了决定就一定要坚持到底。
确实是这样的,但也有特殊和例外。这主要取决于你离职的根本原因,是因为项目、个人发展,还是因为单纯不喜欢领导。
我第一次选择离职主要是第三个原因,事实上前两个并不是当时最大的问题。我也深知留下来是一定可以学习和成长的,只是无法忍受领导的做事风格和性格。
于是我提出了离职。通常这种情况,提出了就意味着没有什么转变的机会了。但事实上,一个大的项目通常是有很多组构成的,有一个负责总协调的大领导。碰巧那时候大领导对我印象不错,希望我可以留下来并把我安排到了其他项目组去,由一个新的领导带我。
经过考虑之后我选择了留下来。后来在新的项目中也做得不错。这说明,很多事情并无绝对。因此你如果想要有后悔药可以吃的话,在推动和处理事情的过程中,别做得太绝。
正所谓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