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富裕的快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精神富裕的快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对此,我们不能简单地评判这种或那种方式,哪个更正确哪个更好,重要的是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活方式中得到享受。享受就是幸福。

那么我们又怎样看待享受呢?享受主要包括物质上的享受和精神上的享受。物质享受为金钱、美食、豪宅等,精神享受为学问、艺术、道德、真理等。后者往往比前者更能带来幸福感。

有人问吉利公司总裁李书福:“你幸福吗?”那时,吉利汽车已经具有“中国汽车十强”“中国驰名商标”“中国自主品牌轿车”等荣耀,李书福骄傲地说:“我天天坐吉利汽车,我觉得很幸福、很踏实!”

他说他幸福,因为他的理想正在慢慢变成现实。那不仅是个人财富的增值带来的炫富和摆阔,而是梦想实现后的自豪感和成就感,是精神上的满足和富足。

曾经有一位大型集团公司的老总回忆:“我小时候穷得连鞋都穿不上,大雪天里去学校,害怕把唯一的一双布鞋弄湿了,就光着脚,往返走了很远的路。每天晚上回到家,脚都要冻掉了。”

后来,他在亲人和朋友的帮助下勉强完成了学业,一番打拼之后过上了传说中的金领生活,他却感慨:“穷的时候总是希望有一天过上有钱的生活,觉得那样就是幸福。但是现在发现,有了钱未必就幸福。小时候虽然穷,但一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相互关心,简直就是生活在天堂上的幸福。”

可见,幸福终究会归结到精神层面。在生活中,我们很容易发现,有权有钱的人不一定幸福。这不是说物质财富对于幸福生活不重要,而是说它只是幸福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它的充分条件。一个家庭破裂,妻离子散的人即使有钱也不是幸福的。一个过分专注地赚钱,无暇慰藉灵魂的人,未必就快乐。下面这个真实的故事就是颇耐人寻味的。

1980年,美国政府通过了《新难民法案》,居住在纽约水牛城收容所的512名难民因此成了美国的合法公民。他们之中大多是来自贫困国家的偷渡者,他们到美国的目的很明确:寻求财富和幸福。

那么,他们幸福了吗?

在新法案颁布25年之后,一位专门研究难民问题的法学博士霍华德·休斯对那512名难民进行了走访和调查,写出了长达730页的调查报告,详细记录了他们不幸福的现状。其中有3个人的调查记录是很有代表性的:

某水产商,初到美国时做黄鱼生意,现已由原来的一间店铺发展为全国连锁店。但是在漫长的25年中,为挤垮竞争对手,他未休息过一天,更未出外度过一天假。

某旧车经销商,拥有面积为1518平方米的郊外别墅,别墅的二楼却没有任何艺术品或者有格调的装饰,而是作为仓库,存放着旧车胎、旧发动机、旧摩托车。

某房产开发商,15年之内取得了13个市镇的房产开发权,后因逃税被判1年6个月监禁,剥夺开发权,并遭罚款8600万美元。

除了这3人,其他500多位难民都通过长年的奋斗和打拼取得了不俗的业绩,从财富拥有数量来看,他们都赶超那些中产阶级,属于富裕阶层。但是他们觉得自己并不幸福。

霍华德·休斯的这份调查报告后来被交到了美国国务院,接着又迅速被移交到移民部。没过多久,那512名富翁每人便收到了一个特别的小册子,它的封面语是这样的:一个穷人在成为富人之后,如果不及时修正贫穷时所养成的贪婪,那他就别指望能跨入幸福的境界。不久之后,就有其中的一位富翁卖掉了公司,决定去过简朴而幸福的生活。

有时候金钱与成功的确是可以衡量的,而且它也会由此带给人们满足感。可是只用薪水的多少、财富的多寡来与满足感、幸福感相挂钩那未必是狭隘了。就像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所指出的:当一个人在满足一些低级的如安全、生理、社交等需要后,他就会进一步满足自己的尊重与自我实现的需要。

那么怎样才能使一个人获得这些高级的需要呢?这需要有精神层面的追求,比如兴趣爱好方面的,精神境界层面的。有了这些高层次追求的滋养,心灵会更加丰润饱满,才会懂得在财富的诱惑面前调整自己,保持从容乐观的心态。

读心箴言

态度决定一切。一个人即使有了很多很多的钱,却仍旧拥有着一颗“穷人”的心,那他是幸福不起来的。内心强大了,可以用很少的钱过得很开心。内心不够强大,再多的财富在手,也会底气不足、心虚胆怯。所以,在你穷困的时候,要让自己的精神财富足够富有。当你有了钱,仍旧要注重精神的保养。唯其如此,你的人生才会在幸福中度过。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