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要有个人主见
衣足以蔽体而已,何必追求豪华!一个人穿衣服,是给别人看的。如果一个人穿上十分豪华的衣服,打扮得珠光宝气,天天坐在穿衣镜前,自我欣赏,他(她)不是一个疯子,就是一个傻子。如果只是给别人去看,则观看者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标准,千差万别,你满足了这一帮人,必然开罪于另一帮人,决不能使人人都高兴,皆大欢喜。反不如我行我素,我就是这一身打扮,你爱看不看,反正我不能让你指挥我,我是个完全自由自主的人。
——季羡林
季老说过这样一段话:“衣足以蔽体而已,何必追求豪华!一个人穿衣服,是给别人看的。如果一个人穿上十分豪华的衣服,打扮得珠光宝气,天天坐在穿衣镜前,自我欣赏,他(她)不是一个疯子,就是一个傻子。如果只是给别人去看,则观看者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标准,千差万别,你满足了这一帮人,必然开罪于另一帮人,决不能使人人都高兴,皆大欢喜。反不如我行我素,我就是这一身打扮,你爱看不看,反正我不能让你指挥我,我是个完全自由自主的人。”可见,季老是一个有自我主见的人,坚持自己的所想所为,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是啊,作为一个独立的人,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见,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生活方式,进而才可能拥有自己独特而成功的人生。否则,将会失去自我,失去让自己发光发亮的良机。
约翰和鲍勃是同窗好友。有一次,约翰所在的公司领导进行了大规模的人事调动,他被调到了另一个科室工作。约翰虽然很不满意领导对他的安排,但自己又缺乏找领导协商的胆量,更没有跳槽另寻他路的勇气。碰巧的是,这时鲍勃出差在外地,他怕打扰鲍勃的工作,就没有打电话告诉鲍勃他的处境。他终日闷闷不乐,每天下班都会一个人到酒吧喝闷酒。
这一天,约翰像往日一样到那间酒吧,坐在原来的位置,正当他点酒的时候,一个熟悉的身影坐在他的旁边说:“给我也来一瓶。”
约翰转头一看,是鲍勃。他吃惊地问道:“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刚刚下飞机,听说你遇到了烦心事,就第一时间赶来看看你,到底怎么回事啊?”鲍勃说。
说到这,约翰感慨道:“我们公司大整顿,把我调到了一个小科室。”
鲍勃说:“你也真是的,不喜欢就别干了,干吗让自己受气啊?明天就辞职吧,凭你的条件还怕找不到好工作吗?”约翰感觉鲍勃的话很有道理。
于是,第二天约翰就向领导递上了辞职报告。领导还劝他,不要冲动,坚持才会胜利。但是,约翰还是毅然决然地离开了。
约翰辞职后,开始另谋单位。他去第一家公司面试之前,心想还是咨询一下鲍勃的意见,鲍勃听了他对那个公司的描述,就说:“这样的公司你怎么也去啊,规模小,管理不规范,没有什么发展前景。”约翰听了,觉得鲍勃说的有理,就放弃了这个机会。
约翰去第二家公司前,同样把这个公司的情况告诉鲍勃,这次,鲍勃说道:“不行,这个公司的规模太大了,你去了是不会被领导重视的。”
约翰又到了第三家公司,鲍勃说:“这个公司规模和口碑都不错,只是我认为不太适合你,如果你去了,会影响你个人能力发挥的。”
这时,约翰终于没有耐心地问道:“都不行,你说我到底适合去什么样的公司?”
“你急什么啊,我这都是为了你好,慢慢来……”鲍勃说。
就这样,三个月过去了,约翰还是没有找到工作。有一天,他在街上遇到了以前公司的同事:“约翰,你现在在哪里高就啊?你知道吗,你辞职后不久,老板又把我们的工作岗位恢复了,开会时,老板说,原来这次调动是为了让我们互相学习,增长知识,积累经验,老板的意图是想培养全方位的管理人才,你这一走太可惜了。”同事的话让约翰追悔莫及,这时才明白辞职时领导对他讲的那些话的真正含义。只可惜,一切都无法挽回了,约翰只能继续自己的求职之路……
约翰的工作能力是值得肯定的,这从他提出辞职后,他的领导对他挽留中,可以看得出来。不过,可惜的是,他缺乏主见和判断力,不能识别面试公司、职位与自己的适合度,所以他把决定权拱手相让给他的同窗好友鲍勃,而朋友的建议对约翰是有弊而无益的,这便将约翰的悲哀升级了。
一个无法坚持自己又不了解自己能力的人,最好不要奢望别人会了解你。著名的韦奇定律是由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经济学家伊渥·韦奇提出的,这个定律主要是说:“即使你已有了主见,但如果有十个朋友看法和你相反,你就很难不动摇。”就是说,我们也许有着自己的见解,但是在别人的怂恿下就会改变自己最开始的初衷了。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我们每个人都很容易受到周围的影响。个人的聪明才智也是有限的,尊重并采纳外人的观点和经验也是应该的,否则就会陷入固步自封的状态而难以进步。从这个方面来讲,人是应该谦虚好学,不耻下问的,与周围的人互相学习借鉴,取长补短。
不过现实情况是,我们往往会在错综复杂的现实和人心面前丧失一定的辨别能力,甚至因从众心理产生自我怀疑,进而失去自我。
其实,解决这个问题并不难,如果朋友言之有理,自然有必要听从借鉴;如果自己是对的,当然有必要坚持自己。决定借鉴还是坚持是有前提的:在仔细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和其中的利害关系后,准确判断和辨别孰对孰错,这尤为重要。
当然,现实中自己的力量往往很渺小,有时难免发生“胳膊拧不过大腿”的情况,但只要是对的,就应该坚持自己,这不仅需要相信真理,更需要相信自己,需要自己内心的一股强大力量。
当然,坚持自己不是固执己见,不是刚愎自用,更不是狂妄自大,而是坚信基础上的坚持,是人生所必需的一种定力。
人生的终极关怀唯有自己,只有自己最可靠。就此意义讲,人生有时就需要这种定力:为了坚持对的不动摇,为了更从容地向前,坚持己见,不受外界和他人的约束和影响。
亨利·福特出生于美国密歇根州迪尔伯恩的一座农场,自幼帮父亲在农场干活,他的父亲希望儿子长大后能够成为一个和自己一样优秀的农场主。可是,亨利·福特却很反感做些锄地、挤牛奶、养马等无聊的农活,手中拿着的往往是锉刀、铁锤、铆钉、锯子和螺丝帽等工具,成天琢磨着设计机器来摆脱“苦役”。对他来讲,一天中最有趣的事情就是修钟表、修机器。
有一天,亨利·福特对父亲说:“我想做一个机械师,不想做农夫。”父亲没有把他的话当真,认为他是随口说说的。不过,在他的心中一直坚持着这个想法,所以在他17岁的那年,他毅然离开了农场,来到了底特律,在一家机械厂当学徒,修修手表和各种机器。他感觉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近了,可是在外打工的生活越来越艰难。最后,还是迫于无奈,结束了他整整8年的漂泊生涯,回到了家乡农场。回来后,父亲给他40亩木材地,但条件是让他放弃做一名机械师。当时,作为权宜之计他同意了。
也许换做其他人,在尝过了生活的艰辛和闯荡的艰难后,便会就此认命,就这样在农场里做一辈子的农夫。可是,他却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在他的心里还是做着那个机械师的梦。所以,在做农活的时候,他把部分砍下来的木头搭建了一个自己的工作间,开始专心研制使用内燃发动机带动的交通工具,他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发明制造这种用发动机驱动的四轮汽车上。
工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十年的辛苦努力,终于成功地制造出了第一部汽车引擎。此时,他拿到了一家电力公司月薪45美元的聘书,从此他告别了农场。1896年,他把底特律第一辆“汽油马车”开上了大街,1899年8月,37岁的他从电力公司辞职,从此将全部精力投身于汽车事业。1903年,亨利·福特终于有了一个自己的汽车公司。他的成功源于自己的坚持和努力。
无论何时,我们都要明确一点:真正的力量不是来自他人,而是来自于自己的内心,而且这股力量往往起着精神支柱的作用,是我们外在行为的动力源和驱动器。
如果一个人缺乏主见,不能坚持自己的初衷,无论任何事情都无法准确地判断出对与错,就注定一事无成。正如塞里格门所说:“对于一般人,出类拔萃并非脑袋好使或者性格使然,除非你是一个超级天才。如果你没有坚守的品质,你不会比对手做得更好。”
所以,相信自己,坚持自己,不轻易为外界所动,有足够的定力和力量来调整自己、安顿自己的心灵,守护自己的精神家园,永不迷失自我,也就不会迷茫,不会迷失人生的航向!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