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尔曼——夸克之父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盖尔曼——夸克之父

盖尔曼简介

诺贝尔得奖者小简介

姓名:盖尔曼(MurrayGell-Mann)

出生年代:1929年-

职称:物理学家

国家:美国

个人情况:盖尔曼出生于纽约的一个犹太家庭里。童年时对科学有浓厚兴趣,少年才俊,14岁进入耶鲁大学,1948年获学士学位,继转麻省理工学院,三年后获博士学位,年仅22岁。1951年盖尔曼到普林斯顿大学高等研究所工作。1953年到芝加哥大学当讲师。参加到以费米为核心的研究集体之中,1955年盖尔曼到加州理工学院当理论物理学副教授,一年后升正教授,成为加州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

纵观粒子物理学的百年发展史,可谓群星璀璨,英才辈出。盖尔曼就是其中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曾经主宰粒子物理的走向长达十余年。这位天才的理论家,他24岁发现了基本粒子的一个新量子数——奇异数,32岁提出了强子分类的八正法,35岁创立了“夸克”模型,40岁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盖尔曼成功的故事——旷世奇才

让11维见鬼去吧!

——盖尔曼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中,人类塑造了许多神奇的内部环境。现代物理学是从古希腊哲学大师莫可立特关于“万物皆由原子组成”的猜想开始,不断发展到神奇而复杂的电子、质子、正电子、介子……1964年,一位世界物理学界的天才加奇才再次提出了一种伟大的猜想,震惊全世界,发现了“夸克”并获得了196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就是“夸克之父”盖尔曼。

童年的盖尔曼兴趣十分广泛,很早就成为街区里有名的神童——他的同学认为他是“会走路的大百科全书”。

3岁的时候,他就能心算大数字的乘法;7岁的时候,他在拼写比赛中赢得了比他大5岁的孩子。那个词是“传票”,他不但拼写正确,还纠正了主考官的发音。上学的时候,每次老师提问,他的手就举得老高。一天,他的女钢琴老师把他引见给她的一位艺术家朋友,结果盖尔曼给他上了一堂艺术史课。还有一次,老师带他去听一位年轻艺术家的演奏,肖邦前曲刚弹了几秒钟,盖尔曼就开始批评音乐家对谱子的理解:“八度辅点音符在哪儿呢?”除了功课以外,他不仅踢足球,并且是网球队队长,他还是数学和历史俱乐部的成员,辩论俱乐部的主席和国际象棋队队长,还是校报的主编。

到14岁时,他考虑申请到耶鲁大学,父亲问他想学什么,“我回答说‘只要跟考古或语言学相关就好,要不然就是自然史或勘探’,父亲的第一反应是‘你会饿死的’”。时值1944年,战争时期的美国经济状况并不理想,他的父亲强烈建议他学“工程”,然而讽刺的是,在经过能力测试后盖尔曼被认为适合学习“除了‘工程’以外的一切学科”。于是他父亲建议:“我们干吗不折中一下,学物理呢?”正是这个“意外事件”造就了后来的夸克理论提出者、196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和“统治基本粒子领域20年的皇帝”(格拉肖语)。

盖尔曼不仅是一位理论物理学家,还以学识渊博闻名。他曾沉溺于几乎所有事情——古代历史、考古学、语言学、野外生态学、鸟类学、钱币学,以及法国烹饪和中国烹饪——并且总是时刻诱惑别人与自己交谈,仿佛故意暴露别人的浅薄。他曾在加德满都和唐人街上闲逛,并大声读出那些招牌的名字,让在场的人佩服得五体投地。他曾带着造访者到中国餐馆就餐,用听起来还过得去的汉语点菜。在盛大的诺贝尔晚宴上,盖尔曼用瑞典语发表了一通演讲,倾倒了主办者。不过随即,主办者感到的是迷惑,既而是愤怒,因为他没有交上将在年度特庆专利中发表的正式演讲稿。他对写作一向有恐惧心理,这是一生中最困惑他的事情。在各年诺贝尔的纪念专刊中,你可以发现一页空白,这就是为盖尔曼留下的。

记者曾问过盖尔曼一个问题:“盖尔曼先生,所有人都说您是天才,您在不同领域均可称得上是专家,您是怎样学习的?”

盖尔曼挥舞着手答道:“我不是天才,不过对学习有一些体会。在我很小的时候,我的哥哥本——比我大9岁——启发了我很多方面的兴趣:语言学、考古学、鸟类观察、数学等等,我们总有很多有趣的事情做,我们生活在纽约,经常一起去博物馆,去动物园,而我自己则习惯于读大百科全书。不管怎样,他和我有共同的对大自然的好奇心,而这种好奇心如此之强以至于我们不得不努力学习才能满足。本是我最早的老师,一个好老师总是引导学生去‘学会’某样东西,而不是‘教会’他!”

夸克之父——默里·盖尔曼,是粒子物理学中的奇异之星。他的科学人生让我们感受到基本粒子世界呈现出的一种出乎意料之外的“奇异之美”,以及发现这种奇异之美的激动人心的过程。

教育启迪

盖尔曼是个奇才,从他身上我们领悟到:兴趣可以引导我们去发现、学习很多东西。培养自己对各种事物的兴趣,并且去深入地探究它,你也会成为“会走路的大百科全书”。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