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吃点苦,凡事靠自己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多吃点苦,凡事靠自己

古话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任何人,要想成才成功,不回避“艰难困苦”,方能“玉汝于成”。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吃苦,在必要的“穷”和“苦”中得到锤炼,懂得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方能体会到靠自己的努力争取得来的快乐,才会懂得珍惜。

我们都知道历史上有名的“扶不起的阿斗”,其实,他的昏庸无能很大一部分源自缺乏锻炼的机会,乃至最终留下了“乐不思蜀”这个千古笑柄。

刘备去世后,他的儿子刘禅即位,成为新一代蜀国皇帝。刘禅有个小名叫阿斗,他是个昏庸无能的人。刘备死前,曾经将刘禅交给诸葛亮辅佐,因此,一段时间以内,蜀国没有什么大问题,但诸葛亮等一众贤人死后,蜀国很快亡国,刘禅也被魏国俘虏了。

蜀汉被灭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刘禅都留在成都,后来,魏国司马昭觉得不妥,便把他转移到了洛阳。

刘禅到了洛阳,便被司马昭封为安乐公,与他同行的蜀汉大臣也被封了侯。司马昭这样做,无非是为了笼络人心,稳住对蜀汉地区的统治。而在刘禅看来,这已是很大的恩典了。

有一次,司马昭大摆酒宴,邀请了刘禅以及蜀汉的旧臣。席间,司马昭叫来了一些歌女出演蜀国歌舞。众大臣纷纷有所感触,想起了自己的亡国之痛,有的还流下泪来。唯独刘禅,好像在自己的行宫一样毫不动容。

这一切,都被司马昭看在眼里,宴会后,他对贾充说:“蜀国出现刘禅这样无能的君主实在可笑,没心没肺都这步田地!相必,即使诸葛亮再世,也无力维持蜀汉的政权了。”

过了几天,司马昭在接见刘禅的时候,问刘禅说:“您还想念蜀地吗?”

刘禅乐呵呵地回答说:“这儿挺快活,我不想念蜀地。”

刘禅懦弱无能的弱点其实和诸葛亮有很大的关系。刘备在世时,诸葛亮便拥有一切大权,丝毫没有给刘禅任何锻炼的机会,刘备死后,阿斗即位时年值十七,正是长见识增才智的时候,而诸葛亮却包揽一切,阿斗仍然是“温室中的花朵”。因此,诸葛亮一死,阿斗便六神无主了。

其实,之所以要强调不能丢下吃苦这一品德,是为了加强对年轻人意志品质的磨砺、锻炼、培养。我们发现,那些功成名就的伟大人士,无不饱经生活的苦难和精神的洗礼,从而获得了意志和能力上的一种升华;而那些衣食无忧、受人百般呵护的人,或多或少都有些性格、品行甚至价值观上的缺陷,可以说,蜜罐里长大的人弱点相对更多。

的确,现实生活中,一些年轻人不愿吃苦,与他们的生活环境和家庭教育有密切关系,因此,从年轻人自己的角度看,要想在吃苦耐劳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就应该将吃苦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无论在生活上工作还是学习上,都应多吃点苦,凡事靠自己,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的。

我们先来看其他国家的孩子是怎么吃苦的:

在德国,只要孩子满了18岁,很多父母就会断了孩子的生活费,这些孩子便自己打工挣钱,至于挣多少、怎么花,父母也是不干涉的。当然,对于一些花费较多的、孩子自己已经无法承担的开销,如考驾照,父母就得帮孩子分担一部分了。

在北欧的挪威,打工的孩子也很多,他们挣的钱更是不少,有的孩子能用自己打工赚的钱去国外旅游一圈再回来。比如,他们在高中时,就可以一边打工,一边上学,等到放暑假或者寒假,他们就会拿这部分钱去旅游。他们要么是去饭馆端盘子、刷碗,要么是给人送报纸等。

而在美国的芝加哥,这个美国首富地区之一,依然有很多打工的孩子。比如,曾经有记者看到,一个炎热的夏日里,有三个七、八岁的孩子在路边卖一毛钱一杯的柠檬汁。而在路边的大树下,一位中年妇女躺在那里,看样子,她是那些孩子的母亲。每当小孩子们又赢得了一位路过的顾客,他们便会大声地向那中年妇女喊道:“妈妈,又是一毛钱!”眼睛里闪着兴奋与骄傲的孩子们,当天下午已经赚了两块多钱。这位妈妈不但为孩子们创造了一个真实的游戏,同时她也从一个小的侧面教会了孩子金钱与工作的关系。

据美国媒体报道,很多孩子,包括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的女儿萨莎和玛利亚,都通过帮忙做家务赚取一周的零用钱。奥巴马说,他只给自己的两个女儿(当时一个7岁、一个10岁)每人每周一美元,作为她们做家务的报酬,如布置餐桌、清洗碗盘。

走向社会是每个人必将经历的人生课题,参加社会实践,既能让我们在成长道路上开拓视野,又能帮助我们增长智慧,最重要的是,能让我们亲身感知社会现实状况,从而珍惜现在的生活,在吃苦中逐渐独立起来,形成良好的品质和人格。

当然,你并不需要在生活中刻意让自己受苦,吃苦是一种心理承受力。人在艰苦的环境中,战胜的不是环境,而是自己。“逼”自己去吃苦,忍耐力就会降到最低点,不仅不能磨炼自己的意志,还会产生受挫意识。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